第一章 末世归来(第4/11页)
希伯来神话
早期的希伯来人认为,死后世界叫示阿勒,这是一个暗淡无光、界定不清的地方,无人能从这里逃回人间。这个名字可能来自亚述语“束阿卢”(Shu’alu),意思是(死人)聚合之地,或来自“式卢”(Shilu),意思是一个房间(通常是地狱世界)。在这里,故人的影子(无论生前他们是否曾光明正大地活着)聚合在一起,漫无目标地乱转和吃尘土,似乎已故人士的主食就是尘土,他们对已远离的尘世毫无眷恋。这个说法有一些早期巴比伦关于库尔的元素。然而,随着希伯来宗教逐渐变得更复杂,宗教出现新景象,人们开始对来世生活展开想象。现在,示阿勒由几层浮屠组成,有一层让他们为前世造下的罪孽接受惩罚和折磨。这一层后来相当于受苦之地。
摩洛克
现实生活中的确存在受苦之地或被咒骂的山谷(“欣嫩子谷”Gehinnom,欣嫩子河谷Gai-ben-Hinnom),并为后来的犹太人所知。这是一条位于耶路撒冷城墙外面的河谷,沿着一条陡峭的沟壑蜿蜒着,绵延至锡安山和汲沦溪河谷,是城市的垃圾倾倒点。同时,判了死刑的罪犯的尸体以及不可埋葬在市内的男性,也被扔到河中,让食腐动物消灭掉。据说,在那里大火没日没夜地烧着,要么是城市官员点火烧尸,要么是天气炎热同时引起燃烧,要么是挤压的垃圾自燃了。沟壑也有更阴暗的含义,这里应是摩洛克人进行野蛮崇拜的地方。摩洛克也可能是巴力神焚烧点,因为有些文章说,他变成了巴力-摩洛克,这是要求人们用儿童做祭奠的残暴之神。
这位可怕的神从围墙起统治着河谷,据说围墙是河谷的上游之端。难怪邪恶以及不肖之徒都被驱逐到这里,受苦之地(“欣嫩子谷”Gehenna)充满了焚烧、惩罚和折磨。受苦之地,是基督教地狱观念的先导。的确,后来的犹太人在希腊文本中,将示阿勒底层转变为哈得斯。死者不可从这里起死回生。憔悴而死的人,都被投入大火中焚烧接受惩罚,但也有部分可能示阿勒上层或“亚伯拉罕的内心”的人能复活,这是特别正直的人死后去的地方。这种复活,可以是肉体复活,尸体以有形的形态回到人间—尽管这方面的内容被刻意含糊化。复活观念更具体而言,是将其他人从地狱带回人间的能力已经逐渐从神灵和超自然力量转移到闪米特宗教所推崇的人间英雄。
扫罗王
虽然很多早期的希伯来故事都是关于宗主教的能力,但有一个非常含糊的故事说的是一位宗教人物,他被魔法召回人间:扫罗王造访著名的恩达尔巫婆。据称,安达尔镇位于加利利的耶斯列河谷北边低部,起先是迦南人定居点。按照传说,人们崇拜巴力,现在巴力受米那西(Menasseh)的闪族人部落控制。或许由于先前与迦南人的联系,它因神秘和占卜未来而享有声誉。由于王国受到菲律宾人侵略的威胁,菲律宾人已经进入耶斯列河谷,将于基利波山战役直面侵略者(可能是公元前1006年),扫罗王恳请上帝保佑他一定能胜利。但是,上帝在以色列的代言人先知撒母耳已经不在人世,也因为国王过去犯下的罪行,上帝以其他方式拒绝应诺他的请求。根据《旧约》(1st撒母耳28:1—25),国王的一位侍从提起一名“有相同灵气”的女子[拉丁文翻译为“女占卜师”(pythoness)—炼金师或懂神秘学的贩子],她也许有能力将撒母耳起死为生,于是他们拜访了这位传说中的女巫师。有种说法是,女子有一个护符,用来模仿先知的形象;其他说法认为,她也许只是先知撒母耳复活的通道而已。但先知的确是复活了。
死去的先知从坟墓复活,事件确切的性质不清楚。他是以幻象或鬼的形式回到人间,还是以肉体形式复活?他是由巫师的魔术召回人间,还是上帝允许他复活,指责国王?无论他以何种形式复活,他可与扫罗王交流(有人争论他是直接与国王交流,有人认为他是通过巫师与国王交流),他可以颁发一份可怕和让人气愤的预言:扫罗王将被菲律宾人打败,国王自己也会死去。这个警告后来证明是正确的,被认为是上帝对刚愎自用的国王进行报应。先知说出预言(假设他回到坟墓中)后,至于归来亡灵先知发生了什么,无从可知,这个事件依然是《圣经》里个体通过超自然能力召回人间的例子。
没有关于亡魂形式的恰当文字说明。钦定版《圣经》翻译简要说明它是“一位盖着斗篷的老人”,巫师看到了他,但翻译也说扫罗王看到它就是撒母耳(毫无疑问,他能认出来),扫罗王大吃一惊。似乎,这暗示着回来的亡灵以肉体形式回魂,别人可认出他形似先知。至于这种形态是肉体或灵魂还有待考证。一些《圣经》学者认为,事实上他不是撒母耳,而是扫罗王先前的罪孽带来的一种恶魔,专门危害以色列的子民。这一点也无法完全确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