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章 中秋西山夜宴(第7/7页)

黄秘书这微微一笑,林子昂感觉被电到了,有种物属同类、惺惺惜惺惺的感觉。他立刻将自己从学术思考的缥缈世界里抽离,黄秘书的“微微一笑”似乎是在提示他,此刻也是一种“迷局”,不要错失了自己的身份。毕竟,黄秘书和他同属“八〇后”,之于张文华,之于杜铁林,他们的身份又是相近的,应该会有不少相同的心灵感应吧。

林子昂赶紧喝了一口热茶,把自己脑子里的杂念清理了一下。

回过头来,再看眼前这几位,也确实有趣,像一幕话剧。一位名教授、一位企业家、一位官员,然后一位大学青年教师、一位秘书、一位助理,六个人坐在这间幽静的茶室里喝茶闲聊,讨论几个一百多年前的晚清官员,还加上“圣人”王阳明。这种感觉,是不是挺魔幻现实主义的?

恰好这时候,王儒瑶似有顿悟,突然提高声响说道:“文华,铁林,这个话题不能再谈了,到此为止吧。我岁数大了,要回去睡觉了。”

“还有啊,你们俩都是做具体事情的人,看历史问题不能太理论化思维了。你们该读的书,早就读完了,有时间有精力,还是要多谈谈具体的事功,不要老想着形而上的为什么。别忘了,你们都是掌握资源的人,更应该为老百姓多做点实实在在的事情。”王儒瑶语重心长地告诫道。

因为王儒瑶这么一说,众人便暂停讨论。这么一停,一回眸,好像是谈得过于学究气,过于学术化了。众人因为各自的身份,抽离又进入,进入又抽离,便都忍不住笑出声来。

“谈历史走向,谈财政外交,于我而言终究是非专业,刚才那些胡说八道,你们别当真。不过,李鸿章和曾国藩的文字功底都极好,文华,铁林,你们有空倒是可以看看这两个人写的奏折。尤其是他们政治生涯里最关键的那几道奏折,那真是文采飞扬,话里有话,都是值得精读细读的范文。我最近常建议系里的研究生,要多看看这些奏折,我们做文学研究的人,也要把文本范围扩大一下嘛。”王儒瑶说道。

张文华和杜铁林都听着很感兴趣,便专门请教了王儒瑶这些奏折文章的出处,决定找来仔细看看。说着说着,时间已经到了11点,该各自打道回府了。

就在众人热烈讨论的插空,林子昂趁着喝茶的间隙,已经把事先预备好的中秋节大礼放到了各位客人的车上。给张局和黄秘书的礼物放好之后,又悄悄地跟黄秘书说了一声。黄秘书微微点头,说知道了。在外面放礼物的时候,林子昂见张局的司机一直守在车里,很辛苦。专门给司机预备的伴手礼,林子昂便特意给了两份。

众人走出茶室,向西山四合院门外走去。临了,老那又给每人送了一盒自制的手工月饼。但见院墙上洒着皎洁的月光,抬头看天上,有星辰漫步,真正应了秋高气爽的好节气。

王儒瑶看来是真的兴致高,临上车,又拉着张文华的手,轻声说道:“文华啊,做京官不易,古今都如此。有机会,还是要往外面走,往块上走。你对曾国藩有研究,有体会,自然明白我的意思。另外,我自己的一个人生体会,也是我临到退休之际的一个感受,这世上人人都想成为曾国藩,但也要人生路上遇到胡林翼这样的好知己啊。无曾国藩,无胡林翼,无胡林翼,亦无曾国藩。”

张文华紧握着王儒瑶的手,答道:“王先生,您说的这番话,我一定牢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