Ⅺ(第6/8页)

什么叫“就算”?他“嗯”了一声。

“秋天该读高三了?”

“对啊!”

父亲慢慢咀嚼,嚼着“高三”的意义,看着一盘高级杂烩发呆。也许他在感触儿子的成长。他转过头看着儿子那颗毛茸茸的脑袋时起时伏,好像他想不起儿子怎么一下就长这么大,从小到大多少个成长环节都被为父的错过了?

“高三是最关键的哦!你自己有什么想法呀?”

父亲怎么找了他们最谈不拢的话题来谈?有人的操心方式是鼓励,给你正能量,有的人就相反。这位父亲就像个官僚首长,打着官腔操心,因为对于你的生活他从来就没跟进过。他跟丁老师,几条短信的来往就让他感到她的亲。

等父亲吃完饭,他问可不可以参加学校组织的中美夏令营:美国同学到中国来两周,中国同学到美国住两周。

父亲问:“多少钱?”

“五千美元。”

“两周就要五千美元?!”

“包机票、住宿、伙食呢!”

“那也太贵了!”

“我们学校已经有五十多人报名了!”

“五十多个冤大头!”

“我也报名了!“

“取消!”

“订金都交了!”

“你交了多少钱?”

“百分之三十。”

父亲吞一口冷气,停顿了一秒钟才又问:“你钱哪来的?”

“我自己账户里的钱。你们不是说,我可以把小金库的钱花在自己最想要的东西、最想做的事情上吗?”

父亲愤怒了,打也不是骂也不是地从眼镜后面看着儿子。虽然他的工作狂老婆使他们家十年前迅速进入小康,又迅速摆脱小康,进入了先富起来的少数人口行列,但他对于每件东西的贵贱还是用十几年或二十几年前的价码换算的。孩子拿五千美元到美国过两个礼拜,他在判断中间插入多少手,一道道盘剥,他们将会给多少盘剥者当冤大头。他不是反对花钱,他是反对当冤大头。父亲和母亲的价值观在此处非常一致,都把冤大头跟窝囊废、低智商,甚至跟戴绿帽子当王八的男人画等号。越有钱越不能当冤大头,因为越有钱当冤大头的机遇越多,所以他们越是要提防。母亲常常教育她的公司雇员,什么人都可以做,就是冤大头不能做。

此刻他躺在囚室里想,那次假如他去了美国,他和丁老师的关系可能就不会那样发展。不过谁知道呢?

他记得那天晚上父亲给母亲打电话,指责母亲给畅畅转的学校什么玩意,头一年,就坑骗家长的钱,组织什么出国旅游!他大声纠正父亲:“不是旅游!是中美学生交流!”“交流个屁!那是编造的名目!”父亲说,“先跟美国学生交流交流,看美国有多少白领、蓝领一个月能挣到五千块,看看美国人谁家不吃不喝让一个孩子两礼拜花掉五千块?!再看看美国有多少学校发明这些名目赚学生的钱!”母亲很少认同父亲,这次却完全接受父亲的看法,补充说何止学校想赚钱?老师也想赚钱!这年头谁不是想赚钱想疯了?!母亲叫父亲把电话递给畅畅,要他一定跟班主任反映,作为刘畅的家长,他们对老师假借名目把学生家长当冤大头的做法非常反感!并且让班主任一定要为她的学生做主,把订金从学校要回来。

他答应母亲,一定跟自己的班主任丁老师反映。

挂了电话,父亲眼睛盯着他,看他又回到用电脑、电视以及手机搭建的避难所里。父亲急着问:“你妈叫你给丁老师打电话把订金要回来啊!”

他后悔自己跟父亲谈到出国的话题。反正是用自己小金库的钱先交订金,应该等到签证办下来再告诉他们实话,说订金不能退,只能做冤大头付全款。他的小金库里的储蓄刚刚到六位数,考试得分、足球参赛、钢琴考级、整理自己的卧室,都是母亲给他发奖金的名目。他总结下来,母亲基本上是在儿子不需要钱的时候给钱,基本上是她想对儿子摆阔的时候给钱。一旦反过来,儿子因为需要钱向她讨要,她就会十分多疑,十分刁难,觉得连儿子都把她当冤大头,因此十有八九让儿子碰壁。儿子听够了这样的话:“你看我挣点钱难受,帮着外面人敲我竹杠!”

他无意中回头,见父亲在打手机,赶紧摘下耳机。

他扑过去保卫丁老师那点可怜的私人时间:“都放暑假了,你还烦人家丁老师!”

“丁老师说她对这种出国交流也有看法……”父亲转开身,一只小臂挡开儿子抢夺电话的手。

他瞪着父亲。而父亲在朝电话那头的丁老师笑,一堆的寒暄客套,什么“你对畅畅的帮助我们感激不尽”,“有什么事帮得到丁老师的,一定不要客气”,终于在道了一个又一个“再见”之后挂了手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