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3章(第4/6页)
不仅是撒帐,等到迎回家后,赵巍衡还要念却扇诗呢!
而后还要喝合卺酒。
总之礼节繁琐得很,崔舒若合赵平娘她们想要歇息也要等到天亮了。
但这样闹了一番,确确实实让原本因为太子一事儿沉寂许久的齐国公府好好热闹了一番,从上到下都是喜气洋洋。
等到第二日拜见姑舅的时候,孙宛娘要给齐国公夫妇奉茶,他们自然不会为难孙宛娘,甚至都命下人送了见面礼。
而孙宛娘转头也给赵平娘和崔舒若都送了东西。
两人都送到了她亲手缝制的香囊,据说连里面的药草都是她自己亲手晒了挑出来的。除此之外,她送给赵平娘一根马鞭,特别有韧劲,一看就是用上好的牛皮做的,手柄边缘还镶嵌彩石,绚丽无比,倒像是胡人那边的手艺。
孙宛娘说那是她阿耶从和胡人的战场上缴获的,一直没用上,今日赠给赵平娘,希望她将来能有夙愿得成的一日。而崔舒若则是一个平安扣,青玉色的坠子,线是孙宛娘亲手编的,说是念一句经编一下,满满都是心意,只盼崔舒若来日平平安安。
这些都是极尽心的。
崔舒若收下后向孙宛娘认真道谢。
赵巍衡和孙宛娘的亲事定下,齐国公夫妇算是了了一桩心病。他们被召进建康,圣人用的就是这个借口,如今的建康看似花团锦簇、一片和乐,可藏在底下的暗流涌动,实在叫人不安。
等到崔舒若郡主的册封礼也很快就举行了,因为赵巍衡成亲后,不知是不是巧合,皇后的精神竟真的好了些。圣人欣喜若狂,开始想法设法命人将建康能有的热闹喜事都办了,崔舒若身为郡主的册封礼自然也因此提前。
因为郡主算是宗亲的待遇,往往也是由宗正寺来操办。但这一回,窦夫人没有忍住,私底下为她插手添了不少东西,着意要让排场大些。
这一场册封礼,建康的权贵来了泰半,而像是博陵崔家就没来几个人,因为家主一脉刚死了个儿子,像柳氏她们,哪有心思来见礼,去的也一般是各家的贵妇人和小娘子。
那一日,礼官在府里头唱礼,崔成德因为种种原因不能进去,只能假托出门,在齐国公府临宅的街边,静静站着。
仿佛这样,他也在亲眼见证妹妹的册封礼,没有缺席对神佑来说那样重要的时刻。
他在那等了许久,才蓦然离开,没人知道他为什么停留,如同他们不知道他何时走的。
悄无声息。
在这之后,崔成德没回崔府,而是命随从将他送去国子监。
他要去寻官拜国子司业的郑衡之。
说来奇怪,郑衡之为人温润,生性敦厚周到,素不与人发生争执,可这样的人,却能做国子监的司业,掌管国子监的教法、政令。往往该是位性格严苛、一丝不苟的严肃人方才对。
其实也不奇怪,因为世家掌控大半个朝廷,像国子监的清贵官职,自然都可着自家人。
好在郑衡之虽性格温厚,但他言行规范,有底线,并不会因为学生的一两句哭求就破坏规矩,又能起到德行典范的作用,倒是没出过差错。
崔成德到的时候,正逢有小娘子命人送上糕点给郑衡之。
郑衡之在建康的贵女们眼里也是相当不错的佳婿,从前有婚约时尚且被人追逐,更别提未婚妻死后。比起容貌过盛、性情狂疏的崔成德,还是郑衡之更像是婚后能温柔体贴的好郎婿。
虽说崔神佑死了,但郑衡之恪守礼数,对待崔成德十分客气,见他来了,便把人请了进去。
崔成德目光匆匆一扫,就看见放在角落的五六个食盒,嘴角一弯,仿若嘲讽,“司业倒是受人喜爱。”
也许是惯性使然,即便知道崔神佑已死,郑衡之下意识的还是不想让崔成德误会,解释道:“我方才去授课了,并不知情。往日也有如此的,我皆会原封不动的退回去。”
崔成德也没有和郑衡之客气,不需主人许可,他自己寻了个坐席坐下。并且自顾自的给自己倒水,完全没意识到这是人家的地盘。
然而郑衡之却没觉得受到冒犯,他默默坐到崔成德的对面,显然平日里两人也是如此相处的。郑衡之性子好,并不计较细枝末节。
二人相对而坐,郑衡之主动道:“不知崔兄今日来寻我,所为何事?”
崔成德坐姿松散,颇有名士的风流不羁,他哼笑一声,放下小小的青瓷水杯,倏然靠近郑衡之,目光一变,灼灼锐利,“没甚事,不过是见你近来颇受建康娘子们追捧,看看是否春风得意的。”
郑衡之神情不变,不喜不怒,丝毫不受崔成德话里影响,他认真道:“崔兄,你该知道神佑不幸夭亡,我虽未迎她过门,可自幼看顾,情谊非同一般。于我而言,她如同我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