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6-(第5/9页)
山上的寺庙被洗劫一空,付之一炬。
石鼓山上当时有八十名瞰林武士,人们都说,这些人自愿留在这块死地,宁肯战死,也不要把圣山留给草原民,仓皇南撤。
历史上这场变故十分复杂,这也让第十二王朝主司教化百姓的学者官员,在对待这一历史事件时感到颇为棘手。
一身黑色装扮的瞰林武士是一个神秘的教派,不仅与世无争,就连他们的信仰也从来都秘不示人。瞰林武士允许女人同他们一起修行、战斗,和他们一起自在地生活。瞰林武士的很多门规(不光是跟女人有关的那些)都与世人能够接受的礼俗不同。他们不仅是个宗教组织,还是个武装集团。每个人都知道第九王朝的军事首领给帝国带来了怎样的灾难。在当年,瞰林被授予田产,供其避世隐居,并且免除税赋,但是如今却是另一个时代,世道大不同于以往。
而另一方面,瞰林武士受人尊崇,他们尽心尽力,英勇无畏。而最后的瞰林武士,不论男女,都在石鼓山顶以身殉国。
朝廷必须允许其成为一种象征。
最后朝廷决定,不论是诗词文章中的缅怀追忆,还是勾栏瓦舍的演出,涉及石鼓山保卫战的,一例不予处罚或告诫。不过官方主持的任何庆典则一律不得提及石鼓山之战。人们认为,朝廷这是希望瞰林武士能够悄无声息地从历史滑入民间传说,成为一种民间信仰,就像狐狸精,或是树林里的老柞树根下直通阴曹地府一样。
无论什么年代,明主都应当小心对待这类事情。
终于只有她一个人了。所有人都走了:刺客、护院、士兵,还有礼部来的高官(这人性情阴冷)。屋子又只属于她了。她不知道,这还是不是以前的那栋房子。
她正等着仆人端茶过来。她在楼下的堂屋里。堂屋本来面积就不大,又摆满了夫妇二人收集来的铜器,于是显得更加局促了。
仆人正在清理卧房,扔掉被刀子捅烂的丝绸和枕头。他们会在香炉里点上熏香,赶走夫人卧房里多余的男人气味,以及刚才屋里那暴力的一幕。
其中的暴力也有她的一份。她到现在都没想明白,自己当时为什么会如此坚持。她对自己说,这或许跟父亲遭流放有关,这倒并非假话,不过也不完全是这个原因。她用的是丈夫第二喜欢的手杖。
他最喜欢的那根被他随身带走了。他没在这里。她坐在火盆边上,心想自己到底能不能原谅他今晚不在身边。不错,这趟出行很早以前就计划好了。当初两人一起筹备向西旅行,去新安,去看那里的山,看那里历代皇陵的巨大封土。
就在那时,林珊得到了父亲被流放零洲岛的消息。这个消息让人震惊,简直无言以对,于是她自然哪里都去不成了。
齐威也该留下。这个念头无论如何甩不掉。他是她的丈夫,父亲的女婿,他本该留在这里,利用自己的身份地位来帮忙。
问题是,他毫无身份地位可言,而真正难以接受的事实在于,如果岳父被定为叛党,这对齐威也是个坏消息,对他来说,最明智的选择就是千万不要与流放林廓这件事情有任何瓜葛。
这也是齐威离开汉金的原因。
但这不意味着林珊可以因此原谅他。
刺客冲向床边(她原本很可能就在床上,并且已经入睡),挥刀刺下去时,林珊用丈夫的手杖打了他。那些人说要留他活口,叫她不要用全力。
可林珊还是使尽力气打了下去。
不过他确实没死。林珊以为他当真死了,尽管当时她并不在乎。这件事情本身就有疑问。她掌握着那个人的生杀大权,可她对他的生死毫不在乎。
茶终于端上来了。林珊的贴身侍女吓坏了,瑟瑟发抖。仆人们还没有腾出工夫来平复心中的恐惧,她也没有。她还在尝试理解和接受今晚看着刺客双手反绑、趴在卧房地板上时,心中腾起的那种怒火中烧的感觉。
林珊心想,这暴怒的确跟父亲有关。流放林廓的并不是那个刺客(当然不是),但他是那群坏人的共党,也是唯一一个她看得见、摸得着、打得到的成员——林珊打裂了他的脚骨。她感觉得到。
她还问能不能把这刺客阉掉。她想要阉掉他。
人心中竟装得下这么多愤怒,真是吓人。
挨到天亮,他就死了。那个阴冷的刑部官员这么跟她说的。到了早上,寇赈的夫人玉兰也会被逮捕。离开之前,那人还说,派遣刺客的是寇赈夫人,而非寇赈,这样的结果让他们很满意。流放林员外的是寇赈,但行刺林珊的不是。
林珊看着侍女倒茶。她弯腰时身段依然苗条,动作却少了往日的从容。丈夫喜欢这个侍女,因为她仪态优雅。齐威喜欢女子的内在气质,林珊身为他的妻子,自然也知道这一点。林珊自己算不得举手投足仪态万方,她所学的并非这些,她也不会宽慰别人。林珊知道,丈夫看中的是自己的睿智,他喜欢带着林珊出门远行,去寻找古代的文玩古董,搜集简册、刀剑、铜鼎、酒杯,可林珊不会安慰丈夫的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