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2章(第4/6页)

于是,她便微笑着随詹师爷进了衙门。

只是她没发现,人群中,齐晶晶怔怔地望着她背影,目光复杂难言,像是受到了极大的震撼。

——

进了衙门,詹师爷连忙让伺候的下人上茶,然后不好意思的说:“齐夫人,今日之事,詹某对不住了。”

虽然一开始詹师爷的立场比较偏向于那些学子,但对她也没过多的压迫。许殊不怨他,笑道:“詹师爷言重了。你不过是在其位,尽其责罢了,职责所在,何错之有?”

詹师爷听了这话,在心里默默念了一下这几个字,对许殊越发的欣赏:“夫人宽宥,詹某着实惭愧!”

许殊轻轻抿唇一笑:“詹师爷,请民妇进衙一叙,不会只是为了这个吧?”

詹师爷咳了一声,笑道:“夫人快人快语,那詹某便直说了。夫人建学堂,可是有了完整的计划?”

建学堂这件事,对齐家有利,对全城百姓有利,对府衙其实也有利。因为做出了成绩,也是地方官员的政绩之一,詹师爷虽只是副手,可上峰不升迁,哪有他挪位置的份?

如今齐家主动将功劳送上了门,都不要府衙出钱出力,他焉能不兴奋。

许殊哪有什么完整的计划,昨日才想到此事,连地址都没确定,拿什么完整的计划给詹师爷。

不过许殊心里已经有了成算,她决定借鉴后世的义务教育。这是经过验证过的,快速提升国民素质的好办法。

“完整的计划倒是谈不上,不过民妇心里已经有了些法子,詹师爷听民妇慢慢道来。”许殊笑道。

詹师爷点头,目光灼灼地望着她:“齐夫人请讲。”

许殊说道:“齐家的学堂,我们准备建在城外不远处,城外地方宽敞,也方便城里乡下的孩子上学。这个主要是做启蒙的教学,但凡玉州下辖境内,所有五到十二岁的孩童,不分男女,皆可到学堂上学,不交束脩,不过书本、笔墨纸砚需得自己备齐。等年满十二,若还有做学问的天赋,便可去玉州书院进一步学习。”

詹师爷对其他都没意见,唯独一条不是很满意:“齐夫人,这男女七岁不同席,日后恐会引来非议,怕是不妥。”

别说穷苦人家的姑娘了,便是大户人家的姑娘也只有少部分会识点字,念些书。齐家此举,真是大胆,不过想想齐夫人今日在府衙外的举动,也就不意外了。

许殊含笑道:“詹师爷所言甚是。不过孔圣人都提倡有教无类,为何独独将女童排除在外。姑娘家若会识字算数,将来也能更好的掌管家里,教育子嗣。至于师爷的顾虑,民妇跟齐管家也商量好了,咱们可以将男女隔开,分成不同的班,这样一来男女便不同席了,想必其他人也无没意见。当然,若心里还有顾虑的,不用来就是,毕竟来不来学堂,都是大家自愿嘛,咱们不强求。”

许殊没说的是,她掏钱让这些人免费上学,还唧唧歪歪什么男女大防,女孩子不能上学什么的,那通通给她滚蛋。

读书可以明智,像齐晶晶之所以如此天真单纯善良,便是没有得到良好的教育,经历的事情也少,轻而易举就被个男人给糊弄得死心塌地了。而且后世的经验证明了,男女在读书这种智力活动上并无差距,男儿能念书,女人亦能。

她也不求能改变封建社会这个大环境,但多少能改变玉州百姓的一些观念,让当地的女子能够有相对多一些的选择。

詹师爷何其聪明的人,听到这话便明白了,许殊心意已决。不过也罢,若这玉州能多出几位齐夫人这样的女子,亦不失为一件幸事。

于是,詹师爷便没有深究这件事,而是问道:“分班?也就是说男女各一个院子?”

许殊跟他解释:“差不多吧,不过我们打算规划得更细致一些,这样有利于夫子教学。不然,不同进度的学生在一块儿学习,才识字的肯定跟不上学了几年的,如此一来,先生也很费力。所以我们准备分为几个班级,初级班,中级班,高级班,刚入学,没有念过书的统统到初级班由夫子统一启蒙,这样便能省不少力气。为了方便夫子启蒙,咱们可以将每年招收新生的日子固定下来,统一安排在几天内,错过了便只能等明年了。”

不然若是还按照现在学生要上学就找先生,然后交了束脩,随时入学,随时退学,那工作多麻烦,太费神了。

詹师爷显然也想到了其中的好处。若非统一入学,那每来一个新的学子,先生便要给他启蒙多照顾一些,长此以往,先生会非常累,这也是很多私塾人比较少的缘故。因为私塾里每个学生的进度都不同,先生除了统一授课还得分别就每个学生的进度做出相应的教学和调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