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9章(第3/4页)

高僧看了看太后,又看了看昌平长公主,然后念了句佛号,对太后道:“太后能否借一步说话?”

太后带高僧走到一旁没人的角落里,和气地道:“有什么话,大师但说无妨。”

高僧双手合十行了一礼,道:“阿弥陀佛,实不相瞒,贫僧方才之所以惊讶,是因为听到昌平长公主的生辰八字后算了一算,发现昌平长公主的生辰八字竟然与敬宗皇帝的生辰八字之间颇有缘分。”

太后听完,不以为意地笑道:“他们是兄妹,自然是有缘的。”

高僧摇了摇头,“不是兄妹缘,而是母子缘。”

太后脸色一震,有些不可思议:“大师你说什么?他们之间怎么可能有母子缘?”

高僧沉吟道:“阿弥陀佛,敬宗皇帝与太后是今世的母子缘,与昌平长公主却是来世的母子缘,另外贫僧还算到,昌平长公主是凤凰入命的命格,将来所出之子,也会封王拜相,贵不可言。”

太后将信将疑:“大师此言当真?”

高僧念了声佛号:“阿弥陀佛,出家人不打诳语。若太后不相信,就当贫僧没有说过此事,因缘际会,皆是缘法,如梦幻泡影,如露亦如电。”

太后求神拜佛这些年,就是为了能让她死去的儿子下辈子投个好胎,听这个高僧的意思,敬宗下辈子大有可能会投胎到昌平长公主肚子里,这让刘太后听了怎么能当没听过。

刘太后急切地道:“大师,大师,哀家没说不信,哀家相信你!还请你告诉我,我,我什么时候才能再见到我儿子?”

刘太后也是关心则乱,一时间连自称“哀家”都忘了。

她的表情又伤心又激动,就算她再贪权恋势,再冷血无情,此刻的她,也只不过是一个迫切想要再见到死去儿子一面的可怜母亲,哪怕这件事听起来再不可思议,再怪力乱神,只要有一丝希望,她也不愿意放弃。

高僧叹息道:“阿弥陀佛,既然太后相信贫僧,那贫僧也会如实相告。敬宗皇帝与昌平长公主是有母子缘,但最后能不能做成母子,也要看敬宗皇帝与昌平长公主将来的那位夫婿,有没有父子缘。”

刘太后着急地问:“那大师能不能算到与我儿有父子缘之人的生辰八字?只要按那生辰八字来为昌平长公主择婿,是不是我儿就一定能投胎进长公主的肚子里?”

高僧抚须沉吟道:“知道一个人的生辰八字再推算起命理并不难,可知道命理倒推生辰八字却需要耗费上许多时日,贫僧也没有十足的把握一定能算准。”

刘太后双手合十,连声哀求道:“大师,请您务必要帮哀家算一算,若是大师能够帮哀家达成心愿,哀家到时候就让皇上封大师您为国师,再在京城为大师建一座寺庙,让您当主持!”

高僧微微一笑,云淡风轻道:“阿弥陀佛,贫僧只是一介游方僧,云游四海惯了,这些世俗虚名于贫僧来说,只是红尘里的羁绊,如过眼云烟一般,毫无意义。本来天机不可泄露,贫僧也是看太后一片爱子情深,又诚心礼佛的份上,才会将天机告知于太后,并不是为了求名利。既然太后诚心相求,贫僧便勉力试一试。”

既不要名又不要利,也就是说,这个和尚根本没有要拿这种事来骗她的理由。

刘太后对这位高僧的话更加深信不疑,俨然将高僧当成了能让她再见到儿子的活菩萨,立即命宫人为大师准备宫舍,请大师在行宫里住下,好生招待。

除了对高僧礼遇有加,刘太后对昌平长公主的态度也大为转变。

原本刘太后对昌平长公主这个庶女向来都是漠不关心,任其自生自灭的态度,突然之间,她命人将各种首饰绸缎补品,像流水一样送到昌平长公主那里,还对她嘘寒问暖,关怀备至,竟像是对待亲生女儿一般关心。

宫人们对此都大为不解,都奇怪也不知道昌平长公主是在哪里烧了高香,竟然一下子得了太后的青眼,原本是落毛凤凰不如鸡,如今可是要成真凤凰了。

不到半日的功夫,刘太后和昌平长公主的事便传遍了行宫里,自然也不可避免地传进了沈映的耳朵里。

沈映听万忠全跟他说完这个八卦,只笑不语,只有他心里明白,哪是昌平长公主烧了什么高香,而是刘太后信了所谓得道高僧的话,已经将昌平长公主视作了能让她儿子投胎转世,再世为人的工具罢了,为了她儿子,自然得将昌平长公主好好养着。

刘太后大权在握,高高在上,掌控着所有人的命运,而她身上唯一的弱点,就是她对她那早亡的儿子的执念。

沈映早就看出来,刘太后早晚求神拜佛,不是求佛祖保佑她自己,而是为敬宗祈福,所以也就只有刘太后才会信投胎转世这种荒诞不羁的鬼话,既然这样,那就也不能怪他利用刘太后身上这点唯一所剩不多的人性,用她的慈母心来促成昌平长公主和林彻的婚事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