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4章 寒假集训(下)(第6/6页)

叔叔附和一句:“对,我们家是这个水平。”

爸爸左手搭住了软椅的扶手。他的腕间戴着一块蓝宝石镜面的机械表,显示了当前时间为晚上七点半,爸爸提醒道:“再过一个小时,你得去睡觉了。”

江逾白点头:“嗯。”

爸爸略微俯身,温和地问道:“你没有别的话,要和我说吗?”

叔叔盘腿坐在了地上。地面铺着一层柔软整洁的地毯,叔叔挺直腰杆,也建议道:“小江,你有话要直说。”

江逾白坦诚道:“我想参加省赛,全国联赛,国际奥林匹克竞赛。”

爸爸点了一下头:“很好,志向远大。”

江逾白从座位上站了起来。他放开书包,接着声明道:“我参加比赛,不是为了混一个名额,是为了一等奖。团队赛,我的队友很强。个人赛,我不能拖后腿。”

爸爸和他四目相对:“你整个寒假都在学习,几乎没有轻松过,我和你妈妈稍微有些担心,但不打紧,你有坚定的目标,我乐于看到你的进步。”

爸爸朝江逾白伸手,江逾白就和爸爸握了个手——这是父亲鼓励他的一种方式。从小到大,只要他遇到困难,并且向父亲透露了一丝端倪,父亲就会和他握手,并像现在这样祝福他:“加油,儿子。”

叔叔也把他的手搭了过来。爸爸却说:“你这双手上过保险,几千万美金,还是算了。你别和江逾白握手。”

叔叔非常震惊:“几千万美金对你来说算什么?一个小小的小数字。”

爸爸缓缓地说:“这不是小数字,是一笔大数字。在孩子面前,大人要把钱当钱。江逾白将来去了投资场,更应该注意风险管控。”

江逾白回答:“是的,我赞成爸爸的话。”

叔叔从没和爸爸抬过杠。他很快妥协道:“确实,你们说得对,这是我们家的思考方式,我也赞成。”随后,他就问道:“江逾白,你们的比赛……什么时候开始?”

江逾白如实说:“联赛四月开始。还有另外两个比赛,三月初赛,四月决赛。团队赛是国际比赛,假如我这几次考得不错,我会和同学组队,参加国际赛。”

“哪个同学?”叔叔敏锐地察觉道,“是不是林知夏?”

爸爸一下就捕捉到了重点:“林知夏?”

江逾白还没回答,叔叔知无不言言无不尽地介绍道:“大哥,我跟你说,江逾白班上有个同学,名叫林知夏。林知夏本来和江逾白一起在实验小学读四年级,后来,他俩去了一趟沈昭华的实验室,都决定要跳级,这就跳到了省立一中的初中竞赛班。大哥,你可能要问,林知夏只是一个十岁的小姑娘,她怎么能和我们小江一起跳级呢?难不成她家里也有一群数学和英语家教?”

江逾白打断道:“这没什么好讲的。”

爸爸却说:“我不常有机会了解你的同学,听你叔叔讲一讲也好。”

叔叔从善如流地补充道:“林知夏没有家教。她的技能都是天生天养,她在物理系的实验楼里,把沈昭华的一群博士生唬得一愣一愣的,我也被唬住了。我第一次见到那么小的女孩子,那么喜欢物理和数学,还能理解那些复杂的概念。她的外语水平也不错,她至少会讲德语和英语。大哥,你知道的,我的德语水平蛮不错,我亲自检查了林知夏的德语,林知夏和德国人用德语日常交流应该没问题。江逾白跟我说,林知夏的智商差不多有174……174,大哥,你仔细想,我们小江虽然聪明,但是也比不上智商174的小女孩。小江和智商174的同学做朋友,他可以学到很多东西。”

叔叔的话具有非常强烈的导向性,爸爸却没被叔叔影响。爸爸听完,立即看向儿子:“江逾白,你想跳级,是因为,你要追随这位同学的脚步?”

江逾白否认道:“不是。”

爸爸没有反驳。爸爸只是看着他,等待他阐述自己的理由。

江逾白在谨慎思考之后才回答:“跳级是我先做的决定。林知夏跟着我跳级。我和她……相处得挺不错,朋友关系,我们经常谈论数学问题。”

“谈论”这个词,用得并不准确。

大多数时候,基本都是林知夏单方面地辅导江逾白。而江逾白也逐渐习惯了林知夏的辅导。

江逾白在学校里接受林知夏的点拨,在家里接受老师们的教导,因此,他在数学竞赛方面的进步,可以称得上神速。

“不管怎样,”爸爸下定结论,“听你的语气,你是打算把竞赛这条路走到黑了。要是中途遇到挫折,你随时可以放弃,不用跟智商174的同学作比较。”

江逾白点头应好。

他忽然开始期待三月份的初赛。

爸爸想教他学会放弃,但他会用比赛结果来证明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