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7章 改革
爱丁堡,王宫的所在,苏格兰的首府。
它地处不列颠东岸入海口,雄踞于延绵的山岩峭壁,算是南部雨量丰富的低地中心——苏格兰越往北,山地崎岖,环境就越恶劣。然而,位置相对优越的爱丁堡,不可避免的同英格兰边界更近。
所以,每逢它的主人战败,它便难以避免异国军队的摧残蹂(;;)躏。而重新修葺的工作,也就需要投入大量精力。
“真是百废待兴啊。”玛丽看着第一秘书梅特兰德呈上的报告文书,揉了揉额头,不住叹气。
预先的设想很美好,但现实总是比较残酷。脚踏实地了解到这个国家的人口、土地等种种情况后,玛丽就压力剧增。
如何富国强国,如何稳固首都……想要当好一个总设计师,穿越女还有很长的路要走。
看着女王愁眉不展,细心的弗莱明小姐为她端来一杯浓浓的蜂蜜水。玛丽浅浅抿了一口——血糖上来了,心情好上几分,又觉得,慢慢改变思路,事情也没那么难办。
至于女王为何低血糖,自然跟饮食落差太大、东西吃得太少有关。
咳咳,由俭入奢易,由奢入简难。被精心烹调的法国菜养刁了胃口,如今,玛丽对着昔日“觉得还能吃”的苏格兰料理,着实难以下咽。
不过,她又颇为乐观的在心里安慰自己。此地生活相对朴素——或者说是贫穷——为王家服务的人口不多,管理方便。而王宫内部,经她普及垃圾分类,再要求严格执行,其干净程度,反而比卢浮宫要好上不少。
至于军营里那些个大老粗们……既然并非战时,把按规矩好好打扫,当成训练的一种,也不算难事。尤其是,玛丽发工资相对大方,士兵们也就比较能听得进意见。
当前局势下,修缮爱丁堡的防御工事,肯定是必要的。毕竟,这座祖传下来的城堡,总体还算坚固;城中人口数目,也支撑得起一个首都的名号。玛丽没功夫嫌弃爱丁堡的冰冷陈旧,只求尽可能安全整洁就好。
至于附近那个,母亲心心念念的荷里路德行宫,大概,就只能暂时抛在一边了。
女王的住所,就这么以军事化管理的标准去弄了。然后,关心财政的玛丽,又继续考虑起其他问题。
为了节流,出行方面,她已尽量注意省事简便。只这个,衣食供给,还是不能太节约了?
或者说,量可以省俭,但至少,吃食需要稍微提高些品质?
玛丽悄悄摸了摸自己的肚子,默默想:如这般禁欲(禁的是口腹之欲谢谢)几个月,自己若回到法国,恐怕能毫不费力穿上凯瑟琳王后的束腰装了。
唉,有能省的,也有绝对不能省的。为了保持女王的威严,以及后续“改革”的行动力,军费开支,绝不能省。
为了养好她身边“忠心”的卫队,甚至将来打造一支靠得住的禁军,就不能舍不得投资。幸好,眼下,博斯维尔挺能镇得住场子,而蒙哥马利也颇有骑士之风。这两位正副队长延续着既往的和谐相处,玛丽至少不用操心部队管理的细节。
但这样下去,区区五十万利弗尔根本不禁花。
玛丽划拉着鹅毛笔,试图精打细算。
钱,不仅要用在刀刃上,还要尽量投到可以生钱的项目上去。
所谓开源是也。
自己手中的水银镜配方,在苏格兰暂时还不适合派上用场。本地的工业基础薄弱,保密也是个难题,想把产品顺利做出来,殊不容易。况且,苏格兰运输能力欠发达,销路亦存在诸多不确定因素……
倒不如等等法国那边的动静,再酌情行事。
好赚钱的奢侈品工业计划只能押后,还是关注本土的民生民用吧。
玛丽写写画画,给自己定下一条基本规矩:首先,决不能轻易加税,增加平民的负担。
倒不是女王追求仁慈善良。而是,以苏格兰区区六十万人口,和那落后的生产力,即使“鹭鸶腿上劈精肉,蚊子腹内刳脂油”,也弄不到多少真金白银。所以,维持目前的税务和劳役标准,甚至有所减轻,以保证民心稳定,才是正道。
不过,要是生产水平发展了,按照比例,税收自然水涨船高。而且,生产力提高带来商品经济的发展,国君的收入也会因此提升。
因此,她还是要设法提升技术,带领民众脱贫致富呢。
民以食为天。尽管高地不适合搞种植,苏格兰的农业也不能轻易放弃。毕竟,比起本地传统的畜牧业和渔业,农耕有更多进步空间,也有希望养活更多人口。
玛丽征求了梅特兰德的意见,圈下爱丁堡附近的一片地,请来几个当地“专家”指导起了农活。这些专家受到女王的接见,并同她讨论了不少“很接地气”的问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