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636章 倒戈(第2/4页)

端木宪斟酌着说道:“督主,这要是把人全撤了,朝廷恐怕没有合适的人选替上。”

岑隐显然早就想过这个问题,淡淡道:“不是还是那些候缺的进士吗?”

科举三年一次,偶尔还有恩科,那些新科进士和同进士可不是人人都能候到缺的,还有那些三年任满回京又候不到缺的官员,其实朝廷有一大批待缺的人可用!

那些阁臣们再次互相看了看,岑隐说得这些他们当然也明白,只是——

“岑督主,我怕冀州会乱。”端木宪沉声道,眉心微微蹙起。晋州已乱,南北境未平,冀州不能再乱了!

岑隐慢慢地用茶盖拂去茶汤上的浮叶,那双幽魅狭长的眸子在茶汤的水光映衬下,显得莫测高深。

“就用莫世琛来替了冀州布政使吧。”岑隐轻描淡写地说道,仿佛他说得不是一州的封疆大吏,而是一件微不足道的小事。

莫世琛?

端木宪下意识地看向了游君集,后者赶紧回忆了一番,说道:“督主说的可是左参议莫世琛?”

说么一说,端木宪也想了起来。

莫世琛是翼州的从四品左参议,并在这个位子上已经待了整整有十年了,从履历来看,这十来年,他无功无过,年年考绩都只有中下。

翼州官匪勾结由来已久,从前只是小打小闹,皇帝为了“宽仁”的名声,一向都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纵得当地官员的胆子越来越大,行事也越发猖獗和肆无忌惮。

这莫世琛倒也不是真的大公无私,清正廉明,他只是胆子小,不敢掺和的太深,有人分银子时他也会拿,但要他大开方便之门,却是不肯的。

一来一去,也阻了不少人的财路,再加之本就能力平平,也就时时被打压。眼看着同僚要么升迁,要么调任,翼州上下几乎换了个遍,也就他在这个位子上,庸庸碌碌的待了十年。

这样的人,担得起布政使吗。

端木宪有些犹豫了。

“岑督主。”端木宪斟酌着说道,“莫世琛能力平平,怕是不行的。”

能安于一个小小的从四品左参仪,这莫世琛想必不但能力平平,也是个没有进取心的,布政使的肩上扛着的可是一州的财政、民政,责任何其重大。

岑隐明白内阁的顾虑,淡淡地说道:“旁的不说,莫世琛在翼州十年,想必再找不出第二个人比他对翼州更加熟悉的了。至于能力平平……”

他混然不在意的轻笑一声,意有所指地说道,“如今的翼州,不需要一个‘能力出色’的布政使。”

那漫不经心的笑声在端木宪的耳中却仿佛成为了一记惊雷,震得他一下子明白了。岑隐不是说说而已的,他的的确确是要对翼州大刀阔斧的动手了,而且也早就考虑到了方方面面,包括翼州会面临的动荡。

所以,他需要的不是一个能力杰出,面面俱到的布政使,而是一个肯听话的傀儡。

正所谓天高皇帝远,要是换上一个心思活络的,岑隐难免还要花费些心思和精力去拿捏,难以做到真正的令行禁止。

反而像莫世琛这样能力平平,却又胆小怕事之人,更加容易控制,对于命令,必会一板一眼的执行到底,再加上莫世琛在翼州多年,以他来暂代布政使,也更有利于稳定当地的官场。

不止是端木宪,其他的阁老也都想明白了这一点,面面相觑。

自打皇帝重病,岑隐临朝后,他的行事作风是越来越强硬了。

若是皇帝在的话,此刻怕是只会想办法和一和稀泥,只要别影响了他的“盛世”就行。

看来,翼州肯定要动了。

想到会面临的动荡,几个阁臣交换了一下目光,端木宪轻轻了嗓子,想要再劝劝。

岑隐抬了抬手,示意他不用说了。

他的目光落在了端木宪的身上,嘴角的弧度又上扬了几分,话锋一转,问道:“端木首辅,你可曾记得当日从坊间县的官员那里抄出了多少银子?”

端木宪想也不想,说道:“共计十三万七千两。”

他掸了掸衣袖,姿态优雅从容,“本座会命锦衣卫和东厂去翼州拿人抄家。”

端木宪先是怔了怔,随即眼睛一亮,声音都激动地颤抖了,“那、那这抄家所得……”

“自然都归于国库。”岑隐的嘴角含着一抹淡淡的笑意,说道,“哪怕是个寻常人,若是受了伤,也总得把腐肉剔了,皮肉才能生长愈合。痛一痛,忍一忍也就过去了。端木首辅,你说是吗?”

杀鸡儆猴,的确能让人忌惮一时,但等风声过了,只会变本加厉!

翼州经不起反复的折腾。

还不如忍一时之痛,改割就割!

“是,当然是!”端木宪毫不迟疑地应声道,“剔!就该剔!”

阁臣们一言难尽地看着端木宪,游君集忍不住掏出帕子擦了擦额头的冷汗,心道:这端木老儿真是穷怕了,一听说有银子,就倒戈得这么快,明明昨天还和他们说好了,一定要劝着岑隐维稳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