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四不定诉愁(第3/8页)
把这家私人医院计算在内,是六个医生为五千人服务,医生相对有点多。若是让大家悠闲地工作,这种配比正合适。
三
圆乘寺大夫在F町待了一个月,渐渐熟悉了当地的环境,适应了医院的氛围。就在这时,他遇到了那个叫村石真纪枝的病人。
这个医院里新来的病人,程序上是先由院长检查诊断,确定治疗方案后,再转给主治医师。
对于门诊病人,圆乘寺大夫重点收治院长转来的复诊患者,按照院长确定的治疗方案进行观察和治疗。对于住院病人,先由院长进行基础诊断和初步治疗,他再参与后续的治疗工作。
这种老道的医师和新手一对一搭配,是经常采用的工作模式,这样做的好处是,能最大限度地控制新手的差错率和事故率。
当然,这只是基本原则,未必一切操作都这样严格划分。比方说,复诊病人是院长的熟人或其他医生介绍的朋友,也未必非得院长亲自接诊。如果属于轻病号,可以直接交由圆乘寺大夫诊治。相反,复诊病人病情恶化或情况危急,还得请院长亲自出马。
再说,院长除了诊疗外,还有社会活动,经常外出不在家。这时,一切病人都由圆乘寺大夫诊治,不分新病人、老病人。
总之,具体情况具体处理,情况有变,及时调整。这也是小医院的长处。
当时,村石真纪枝初次来院,院长在,因需要亲自接诊的熟人多,何况她的主诉是“焦躁”,不是多么重要的病,院长就把她转交给了圆乘寺大夫。
所谓主诉,德语是complain(德语,“主诉”的意思),英语则如文字,也就是患者感到最痛苦的典型症状。
比方说,咳嗽、流泪和鼻塞同时存在,其中最难受的是咳嗽,那主诉就是“咳嗽”。
接诊新的病人,圆乘寺大夫既有些高兴,又有些紧张。
高兴的是他最擅长诊治该病!紧张的是自我警示:千万不能误诊!
无论是谁,刚成为医生,接诊新病人,都会激动又紧张。但随着岁月的流逝和医术的提高,就见怪不怪,习以为常了。
没什么大不了的,但不能轻率,不能误诊,也不能流于惯性,需要告诫自己“勿忘初志”。
对此,圆乘寺大夫认识非常明确:这个病人在院长看来,可能无足轻重,而自己初出茅庐,却需要非常负责任地诊断,依据病情,谨慎投药,尽管无关乎一个病人的生命,却会影响病人的情绪,延误治疗的时间,所以不能掉以轻心。
他手上拿着病历,开始进行诊断前的必要询问。
病人叫村石真纪枝,年龄是二十三岁。
其人看上去身高只有一米五或稍多,身材有点短小、瘠瘦。
她的容貌跟体征很搭,长脸,白净,单眼皮,皮肤绷得较紧,性格似乎有点倔犟,长得不算特别漂亮。当她傲气地把脸扭到一边时,表情不和气,却显得特有烈女气概。
这是圆乘寺大夫第一次给这么年轻的女性看病。不说容貌,她的形体圆乘寺大夫就很喜欢。
她的工作单位是K造纸厂,是这个镇上最大的工厂。
圆乘寺大夫掩饰着兴奋的情绪、用傲慢的口气说出第一句话。
“你是什么时候产生这种急躁情绪和不稳定心态的呢?”
女病人思索片刻后回答。
“可能有十天啦。”
“晚上能睡着吗?”
“基本上能……”
“容易入睡吗?”
“唉。”
她有些倦态,对圆乘寺大夫的询问感到厌烦。
圆乘寺大夫心想:她会不会嫌自己太年轻呢?他的这种担心胜过对她病情的关注。于是,他拿起笔来,刷刷刷地将横写的文字填进病历,以给自己增添些权威。
“有什么值得担心的事情或事件吗?”他慢条斯理地发问。
可能是横写的文字起了点作用,她沉默片刻后,恭恭敬敬地回答。
“没有。”
“食欲怎么样呢?”
“没太有。”
“可能是因为天太热吧?”
当时正值五月初,炎热的感觉不输夏季。
“我觉得不是。”
“胃不舒服吗?”
圆乘寺大夫注视着她的上腹部。
“偶尔有些疼。”
“肯定是胃部吧。”
她低下头看看自己的胃,像征得胃的许可一般,抬起头再点点头。圆乘寺大夫很快又用横写的文字把它记下来,接着问:
“饭前疼,还是饭后疼?”
“饭前……”
“大便呢?”
“啊……”
“解手呢?”
圆乘寺大夫虽然有点羞怯,还是故作镇静地大声问道。
“一般。”
“一天一次吗?”
她似乎听到了不堪入耳的内容,猛然仰起低着的头,狠狠地瞪了圆乘寺大夫一眼。圆乘寺大夫见她有点恼怒,便大惊失色地缩成一团,迅速将视线转移到病历上,并开始注意问话的声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