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五百四十三章 神探的格局早已不止是断案了

辰时。

狄进由宣德门入,在内侍的引领下,走了两刻钟,抵达垂拱殿外。

等待片刻后,一声宣召,狄进迈着不紧不慢的步伐,正式入殿。

来到殿中,珠帘之后,两道各有意味的目光投了过来,狄进恍若未觉,到了正中停下,作揖行礼:“臣狄进拜见太后,拜见官家!”

首先是一道苍老而威严的声音传出:“狄卿家来了,赐座!”

其后是一道年轻而温和的声音传出:“狄卿劳苦功高,快坐下!”

“谢太后!谢官家!”

内侍将圆凳稳稳地搬来,放在身后,狄进再度行礼,坐了下来,头抬起,眼神平视前方。

太后刘娥与官家赵祯各自坐在椅上,二人并立,未有先后。

明道。

日月并。

名副其实。

不过哪怕透过珠帘,看不清面容,狄进也能感受到,太后已经苍老了许多。

今年是明道元年,历史上的明年三月,就是刘娥病逝的日子,现在这个世界说不准,但想来差的也不会特别大,甚至提前都有可能。

毕竟历史上的刘娥固然有着八大王之类的掣肘在,但大权始终是握在这位执政太后手里的,仁宗瑟瑟发抖,根本不敢跟这位从小对他极为严厉的大娘娘抗衡。

而现在的赵祯,则有了好几重心态转变。

最关键的是迎回了亲生母亲,如今的李太妃,这对于年轻官家在心态上的振作,是极为重要的。

一旦心理上不再深深畏惧那位大娘娘,转而学习其长处,哪怕赵祯还无法与刘娥的老辣比较,却也远远不是那个性情仁顺的少年天子可比了。

此时赵祯就热切地看了过来,既不掩饰看到狄进回朝的欢喜,又无迫不及待的急切,很能稳得住阵脚。

刘娥就更稳了,审视的目光打量了一下,缓缓开口道:“河西路新归,无论是贺兰山下的战马良驹,还是番部羌民的归顺安定,老身都有许多疑虑,如今狄卿终于回来了,可否为老身释疑?”

狄进道:“请太后垂问。”

“好!”

刘娥开始询问,不仅是奏本上的,更有诸多细节。

狄进声音朗朗,对答如流。

当刘娥的中气问到不足,语调明显低沉下去,殿内的问答终于停下。

无论是她,还是赵祯都很清楚地意识到,那份奏章绝对是狄进亲笔所写,不是他人代替。

赵祯露出赞叹之色,刘娥则直接语出赞叹:“狄卿不愧是我朝的冠军侯,河西至此安矣!”

此言一出,赵祯不禁一怔,狄进更是立刻起身:“万万当不起太后此赞!”

“当得起!当得起!”

刘娥抬了抬手,笑容里带着骄傲:“自前唐禄山之乱,西北边戎兵入赴难,河陇郡邑,皆为吐蕃所拔,至今方为我朝复得!汉有卫青、霍去病,唐有郭子仪、李晟,西北望而畏之,我朝狄进亦在此列,如何不能与冠军侯相提并论?”

殿内安静下来。

赵祯抿了抿嘴,莫名地有些不安,稍稍挪动了一下屁股。

执政太后和天子一样,所言所行都是会有史官记录的,刚刚的一番话也同样录入其中,流传于后世,赵祯自忖,就算是自己得到这般名留青史的评价,都要忍不住热血沸腾。

狄进同样知道,换做一个年轻的臣子,得如此评价,恐怕是既激动,又安心。

激动自不必说,安心则在于太后将他与古之名将名臣相提并论,抬高到如此地步,那么有些手段就不能用了。

不然一边称赞臣子是国朝的中流砥柱,一边对其下手迫害,岂非两面三刀?纵观刘娥的执政,是不会做这样的事情的。

实际上,太后对于他,一直都是不错的。

狄进当然记得,自己入京第一起案子,就涉及到了刘氏子弟,并且揭露出刘府的丑闻,虽说刘氏外戚与面前这位根本没有血缘关系,可那毕竟代表着太后的颜面,刘娥并未记恨在心,后续还给他继续破案发挥的机会,就已经展现出了胸襟和格局。

换成前唐武后掌权的时候,哪怕武则天与武家人也不亲近,甚至曾经很痛恨将武后母女赶出去的武家人,可外戚关系到女性执政的权力延伸,真要在那個时候得罪武家,人早就没了。

至于吕后,全族消消乐吧!

眼前的刘太后,确实“有吕武之才,无吕武之恶”。

“只可惜任何掌权之人,都眷恋权势,哪怕知道该归还了,也迟迟不肯放手!”

狄进心中叹息,刘娥若论狠毒,确实远远不及武后和吕后,动辄杀头灭门,但权谋争斗的手段,有过之而无不及。

她若是对狄进流露出打压不喜之色,官家自是会暗暗高兴,现在一番看似真心实意的称赞,却让赵祯坐立不安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