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97章(第3/4页)
赶来排队的百姓,都晓得施药的是盐亭县里有名的许大夫,谁都不敢乱造次,就怕被许黟看到了,下回他们得了病,许黟不给他们医治。
过冬过冬,对百姓而言过冬的粮食是最重要的,可药物也不能少。一旦在这样严寒的天气里得了病,那死亡的概率要比平时高不少。
许黟带着颜曲月到来时,棚子前已经排队了上百多人。
他坐到诊案前,让阿锦给挂上义诊的牌子,只要是得风寒者,都可来找他诊脉取药。
这话一出,就有好几个排队的人从人群里出来,涌到他面前。
“许大夫求你快给我家小儿看看,他都烧迷糊了。”
“咳咳,许大夫,我这风寒好些日都没好……”
“许大夫……”
很快,许黟的身边就围上了数个病患。
他和阿锦的脸上都遮着棉布做的口罩,分开男女,依次为他们诊脉辩证。
他们带来的药材有限,多是治疗风寒的药物,可若是遇到非风寒的病患,不是急病者就让他们留下信息,择日去许家找他;若是急病者,许黟便只能先为其施针急救,再为其开方,让阿旭去取药回来。
好在,今日前来看病的多是得风寒的病人。
严重者,许黟让余秋林先为病人煎煮药汤服用,等症状缓解,再让他们领了驱寒药和姜茶离开。
不严重的,就只需要领基础的驱寒药就行。
午时歇息半个时辰,棚子前又开始新一轮的排队。
许黟不想他们在严寒的天气里等太久,皱着眉地回到诊案,继续给排队的人看病。
“许大夫,你给瞧瞧,他这是得了风寒吗?”这时,有个妇人牵着个孩子走过来。
许黟目光落到这孩子身上,不过十二三岁的年纪,瘦瘦小小的,长得很黑,像一块黑不溜秋的炭。
可从他走到跟前来,这小孩便耸着肩,呼吸之间,鼻腔里带着“嘶嘶”地响声。
许黟眯起眼,这像是肺部出了问题。
他道:“小孩儿,拿手给我。”
小孩怯懦地把手伸出来,许黟抬手握住他的手腕,仔细地检查。
许黟把完脉有些意外,问道:“这孩子是早产儿?”
妇人一愣,有些惊讶许黟是怎么知道的。她飞快地点头:“这孩子早出生了一月有余。”
当时,她的丈夫怀疑这孩子出生得早,还是稳婆说,这孩子在娘亲的肚子里太过瘦小,便要比别的孩子早生产出来。
许黟便又问:“这孩子每年冬季可是都会喘气、吸气难受?”
妇人眼里露出苦色,点点头:“都好些年了,以前以为是得了风寒,吃了药便能好,但后来给大夫瞧了也没好,直到春暖来时,他就自个好了。”
几次后,妇人和丈夫便没有把这事放在心上。
但这几年,孩子的喘气症越发厉害,今年发了病,竟是跑都难受,一跑就喘不过气来。
这次听到许大夫又为百姓们义诊,她便寻思着,带孩子来瞧个究竟。
许黟确定了病证,说道:“此乃先天肾气不足,是为肾不纳气。”
这病,便是现代里常说的哮喘,小孩得的是肾不纳气型哮喘。这种哮喘,有时候会在冬季时发作,发作时会出现气吸不够的情况。
妇人听了,忧心如捣地询问:“那这病该如何治啊?”
许黟道:“我给你开个食疗方,你回去后,便用三两山药和一两胡桃碾成粉末,加入两碗水熬煮成糊状就可服用。”
这胡桃就是核桃,核桃能补肾气,山药能补肺气,将两者做成糊糊,食用一段时间,就可以改善哮喘的症状。
见妇人不放心孩子的病情,许黟又道:“我再给你开个肾气丸,这丸你过几日来许家取。”
“好,好,多谢许大夫。”妇人感极而泣,抽泣着给许黟行礼,喊着让孩子也给许黟行礼。
许黟扶着他们起身,让他们去旁边再领一份驱寒药和姜茶。
他这次炮制的药丸有驱寒暖胃的效果,受过寒风的人都可吃一丸预防,能减少得风寒的几率。因而,那些没得病的,在拿到药丸时亦是高兴不已。
对他们来说,这可是保命的药丸啊。
以往若是没这药丸,在外面吹了风受了寒,便担心着会不会得病,得病就干不了活,要花钱治病。
那就像是天塌下来了,压断了他们想要熬过冬的路。
许黟看着那些低垂着头颅,含胸驼背的底层百姓,心口缓缓地撕开一个漏风的口子。
对鑫盛沅他们来说,布棚施药不过是举手之劳,而对这些人来说,那就是救世主的存在。
这些领了药和姜茶的百姓们,离开前都会朝着他们拜了拜。
如此举动,让过来看情况的陶清皓和鑫盛沅都很不自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