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68章 漠北事变
“哔哔哔——”寒冬时节,随着刺耳的哨声不断响起,与南边所预想的太平不同,大明的北方也遭遇了不曾设想的战火。
“快进城!!”
土道上奔驰着塘骑,他们不断呼唤着在田间来回走动,视察自家田地的普通百姓。
普通百姓们闻言,也纷纷快跑到土道上,骑上自己的挽马,撒丫子的往城内跑去。
只是两刻钟时间,城池四周的百姓便纷纷跑入了海喇儿城中。
过了许久,西边的天际边出现了大队骑兵奔走的场景。
他们急迫的朝着海喇儿城赶来,在守军的注视下,数百哨骑涌向城门,而作为燕然都指挥佥事的王戎也在城内的哨声中穿戴戎装,走上了海喇儿城头。
“怎么回事?”
王戎没有贸然开城门,而是询问城外那局促不安的数百骑。
队伍之中,面熟的哨骑千户策马而出,仰视作揖:
“佥事,鞑靼部太师阿力台率两万骑兵袭击瓦剌部的太平,被马哈木和把秃孛罗联合太平设伏围剿大败而归。”
“阿力台派人传来消息,马哈木正朝阔滦海子赶来,阿力台乞请东迁海喇儿城!”
“蠢材!”听到哨骑千户的话,王戎难免骂了一句阿力台。
他手里的四万铁骑都是朝廷扶持的结果,如今被他报销了近一半,那他还能拿什么来对抗马哈木。
况且现在别说对抗,就连自保都成问题。
“让他们迁徙过来!”
王戎只能让阿力台迁徙过来,以此庇护他们不被吞并。
城外的塘骑队伍闻言,当即折返往草原而去。
王戎也在下令戒严后,返回城内衙门休息,安静等待消息传来。
大约三日后,狼狈的阿力台便带着十余万部众来到了海喇儿城外。
王戎穿戴甲胄,率领三千余骑兵出城,与塘骑的数百骑兵合兵四千骑。
他看了一眼狼狈的阿力台,随后将他们安排到了北边的草原休整。
他详细询问了阿力台事情经过,得知确实是阿力台主动袭击的太平,便是连他也觉得有几分棘手起来。
安排阿力台休整,王戎这才将消息传往了京城,同时等待着马哈木的到来。
马哈木来的速度并不快,因此王戎还没来得及将最新的消息送出,马哈木与阿力台的消息就送抵了京城。
消息送来时,正是腊月二十八日,距离朱棣退位,朱高煦即位仅有两日。
“这个节骨眼上,闹出这样的事情,着实令人恼怒。”
武英殿里,朱棣拿着手中的奏疏,不免有几分生气。
站在殿内,朱高煦也有些不太舒服。
他没想到马哈木的恢复速度会那么快,要知道距离上次北征不过才过去七年。
七年时间,这对于二十几万人的部落来说,并不算一段漫长的时间,想要恢复上次遭受重创的伤势十分困难。
但即便如此,马哈木还是恢复了伤势,并且重创了阿力台。
阿力台的无能,超过了朱高煦的想象。
他用脚指头都想不到,两万打四万怎么能打出全军覆没的战果,即便不敌,也顶多损失万余人才对。
难怪这个阿力台身为兄长却在鞑靼部名声不显,他的能力和阿鲁台相比,确实差了太多。
“先把继位的事情弄好,如果阿力台着实不敌,那我老头子也要北上收拾马哈木这条老狗了。”
朱棣虽然确实气愤,但心里还是不免有几分高兴。
原本他想的是等东北铁路修抵松原,然后自己再进行北征。
现在看来简直就是瞌睡来了送枕头,马哈木与阿力台的战事逼得大明只能下场,而这个下场的人,自然要以自己为主啦。
想到这里,朱棣不免有些高兴,而朱高煦也看出了老头子的高兴,不免道:
“话虽如此,但具体也得看马哈木对朝廷的态度。”
“况且先前马哈木便被我军重创,此次即便出塞,他恐怕也会避而不战,不与我军交手。”
朱高煦分析的有理有据,马哈木并不是傻子,上次他和朱棣决战是因为他觉得明军的战力即便再彪悍,也不可能对瓦剌部造成重创。
况且当时这么想的不止是马哈木,还有太平、把秃孛罗等人也是这么想的。
只是经过上次一战,瓦剌人彻底丧失了短时间内与明军开战的信心,因此这次如果得知朱棣准备北征,马哈木一定会提前跑路,就如历史上的阿鲁台一样。
“可以拉拢太平和把秃孛罗,许多他们一些好处。”
“我看了看漠北的局势,如果没有马哈木,太平和把秃孛罗也就和阿力台一个水平。”
“没了马哈木,漠北就是三足鼎立,有利朝廷控制。”
朱棣的思路还十分清晰,并且他也预料到了马哈木可能奔逃的事情,因此他将自己的想法说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