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0章 天下之师(第5/6页)

此后很长一段时间内,于谦一直忙忙碌碌。

除了教导学生,就是埋头于《王清慧传》等众多写作。

……

二十余年后,陈英带着自己的外孙上门。

“我把他交给你了”,他郑重其事地说。

小朱元璋还是一个黑黢黢的小团子,五官都没长开,在脸上挤成一团。

他疑惑地瞅了瞅于谦,又转头看向陈英:“外公,你打算将咱送到哪儿去呦?”

于谦:“……”

不愧是本朝太祖,一开口就有那个味了。

陈英:“这就是你未来的先生,于谦于廷益,你先生是千古英杰,你要跟他好好学。”

小朱元璋惊呆了,瞪眼望着于谦,慢慢流露出了神往之色。

于谦微笑,走过去牵起了他的手,带他向着书院内走去:

“今日,我们先来学习第一课……”

小朱元璋十分地顽皮,四处乱跑,导致一开始进度缓慢,学习颇为吃力。

有时,天幕上的太祖陛下都看不下去了,不免要站出来吐槽几句。

然后又被马皇后轻嗔怒叹,揪到旁边,好一阵无奈。

每到这时,于谦都表现出了异乎寻常的耐心,一个字一个字地教他。

小朱元璋到了来年春暖花开,愈发坐不住。

唉,他惆怅地托腮。

外面春光大好,自己却要整天被关在屋里学习。

可他一回头,看见先生清亮如秋水,仿佛倒映着一整片白鹭洲长天的眼眸,就觉得,好像还是有必要学一学的。

若干年间,于谦将一切都教给了他。

帝王之道,纵横之术,君子六艺,诸子百家,运筹决策……

凡是他所懂得的一切,都让小朱元璋学习过、尝试过。

有的很感兴趣,有的一般般,有的……最好还是当做这种事根本没发生过。

小朱元璋:《古琴学习,一个时辰,从入门到放弃》。

于谦:“……”

你可真是能耐了啊。

对此,小朱元璋表示不服:“先生,明明你自己也不怎么弹琴,那个挂在书房墙上的琴,我从来没见你碰过!”

话音刚落,他瞧见对面的先生,露出了一种怔然如水、充满哀伤的神情,似清风般低回。

“那是你师祖留下的琴”,于谦轻声叹息。

那张题字为「正气歌」的琴,犹是悬挂在墙上,仿佛轻轻拨弦,还能听见那年舟山岛上穿林而过的海风声。

却是斯人已去。

遗挂犹在壁,流芳未及歇。

小朱元璋拽拽他衣角:“先生不要难过,师祖是个怎样的人?”

于谦把弟子散落的作业收拾起来,微微一笑:

“他啊,是一个很好很好,影响了我一生,让人见了就觉得「除却巫山不是云」的人。”

……

张珪的汉法有效缓解了汉人的处境,让百姓生活出现好转。

然而,随着至治三年,张珪罢相,朝廷叛党发生政变,一切重又陷入了无尽的深渊。

小朱元璋有感于生民哀苦,便决定外出行走,谋一番大事。

他这次,倒也不是孤零零一个人上路。

他的一个“伯公”,庐陵著名富商张千载,散尽家财,给了他一大笔启动资金。

他的另一个“伯公”,浙东著名民间义士领袖谢翱,则给了他一批故旧的联络方式,与可用的人马。

这些年间,外公陈英在安徽一带行走,陆续遇见了不少可塑之才。

比如,一个天生伟力,身高臂长,成天想着打架的小朋友。

比如,一个年幼多病,家境贫寒,口体之奉皆不若人,却又过目不忘的小神童。

再比如,一个出生在晨曦东升之时,极其聪明伶俐,喜欢剖击问难的怪才。

等等,还有很多。

也不知道是不是因为平虏军曾在这些人的家乡征战过,带来的蝴蝶效应,他们的出生都大大提前了。

陈英将这些人通通打包,送到了白鹭洲。

于谦:“……”

他这里难道是大明开国功臣培训班吗?

反正一只羊也是赶,两只羊也是放,教就教吧。

于谦特意写信把谢翱召唤过来,让他教导小常遇春的武艺。

谢翱此时正负剑千万里,四处行侠仗义,浪迹人间,听说他要来,最激动的还是小宋濂。

在原本的历史上,他就是谢翱的超级粉丝一枚。

不仅给谢翱写了传,还盛赞对方横绝当代,直追盛唐,“崭拔峭劲,雷电恍惚,出入风雨中”。

他一度兴奋到夜不能寐,把自己扭成了麻花,逢人就说:“拜托拜托,那可是谢皋羽啊,超棒的!我也要跟着他习剑!”

于谦:“……”

众人:“……”

看看你这小胳膊小腿的,可悠着点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