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3章(第6/8页)

纪元“重操旧业”,开始放牛。

虽然多年没放牛,纪元还是很老练的,牛要吃百家草,才能长的好,所以要不停的走。

可宁安州的草?

似乎格外肥美?

这真是养牛的好地方,冬天甚至不用什么青储料,压根都不需要。

可惜这里的农耕发展的相对慢一点。

只要带来相应的技术,以后的收成肯定会飞速提高。

纪元一边闲逛,一边想着养牛的事。

他作为管仓库的官员,在仓库里养几百头牛,好像很合理吧?

从六月二十七到宁安城,纪元他们休息了两日,便开始四处走动。

等到七月初五进衙门正式报道,他已经把附近十几个村寨都逛了一遍。

现在不少村子里的人都知道,朝廷派来一个英俊的小白脸,身上的气质跟本地人完全不同,远远就能看到他挺拔的身姿。

有点不同的是,他经常带着一头牛,像是在放牛?

不说别的,这牛可真壮啊,等今年的稻子收获了,能不能让这牛帮他们犁地。

还真有人敢问,纪元笑着道:“好啊,只要不累着它就行。”

这个回答,让不少人兴奋,纪元还真让对方留下村寨的名字,和他自己的名字。

只要到时候来领小黄就好。

要求便是,不能累着,不能打骂。

对方啊了一声,赶紧报了名字。

这新来的官员可真好!

这些消息,定然瞒不过宁安州同知,他心里无语,但也知道新来的状元郎不是个有坏心的。

故而七月初五,纪元穿着官服正式上任时,对方态度好了些。

这位同知姓刘,本地人。

祖上甚至是腊蛮南边的,也就是祖上被南边景国欺负过。

之后并入天齐国之后,很是感激,幸而读了书,甚至考上三甲进士。

这位刘同知有机会去其他地方做官,可还是在本地一待就是二十多年时间,他就盼着自己能让本地的日子越来越好。

纪元了解过这位刘同知之后,对他很是敬佩。

已经是进士了,放在外面,都是无数人捧着的,能留在这二十多年,可见其气魄。

要说本地的油水?

本地甚至不交税,还有什么油水。

他是真心想让宁安州越来越好的。

因为府衙官员不多,其他都是小吏,所以大家见面的时候也没那么多规矩。

纪元先是拜见从五品的刘同知,然后是正六品的刑司主事,户司主事。

还有个从七品的推官,正九品的知事,他们一一认识。

好歹也是二十多万人的州。

正儿八经的官员就这么几个。

其中正九品的知事,看着脸颊泛红,双目浑浊,一眼就能看出是个酒蒙子,他对纪元格外亲近,说话也不是本地的方言,而是正统的官话。

“纪状元,我终于有能说话的人了,你怎么会来这啊。”知事说着,就要跟纪元表示亲近。

纪元没来之前,这地方一共五个朝廷任命的官员,四个本地人,一个外地人。

知事显然很久没有说官话,眼里都带着激动。

其他人稍稍皱眉,刘同知倒是跟之前一样,看来早就习惯了。

纪元笑着道:“宁安州板扎买。”

李知事顿了下,显然听出来这是本地话。

纪元也是宁安州的人?

不对啊,这破地方连正经的官学都没有,还能出状元,或者他是滇州府的?

其他人却看过来,一向严肃的刘同知都笑了:“板扎,要这么说。”

刘同知的方言显然更对味,纪元笑着跟着说了遍,第二遍的时候,已经很正宗了。

别说他了,跟着的邬人豪都能默念几遍。

意思就是很好很棒,非常优秀。

同为外面过来的李知事问纪元为什么来这种地方。

纪元没有用太多客套话,只是用本地方言讲了这里很好。

李知事脸上青一块白一块。

这个状元怎么回事!

他怎么还学这里的方言,官话难道不好吗。

纪元心道,不是不好,官话方便五湖四海的人沟通。

可你来到这,却不愿意融入,那本地人如何相信你能好好做事。

方言也好,习俗也好,只要在合乎情理法,都应该保持尊重。

纪元看他连这么简单的话都不懂,便知道他压根不想在这待下去。

可是他又没有被调走,估计也没什么人脉。

在此地过的不如意,又走不了,只能靠喝酒度日。

纪元叹气,换了官话:“这几日看来,宁安州确实很好,眼看就要丰收,今年的稻子穗好像很漂亮。”

纪元把话转回到公务上,刘同知也点头。

一个上午时间,纪元成功融入,邬人豪作为纪元的守卫,也被派去帮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