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章 一张肉票(第2/3页)

统共一斤肉票。她私藏的。都拿出来。下定决心弄顿肉吃。“家丽!”美心喊。家丽抱着家文,应答。

“明天起早点儿!”她下指令。

家丽嘀咕,“哪天起得不早……真是……”

“这是肉票,去丰记粮油店排队买肉。”

家丽不敢相信自己的耳朵。“好!”她大声叫。人多饭量大,老何家每个月的肉票,基本没有买过肉,都换了粮食。现在忽然有个额外配给。老太太也觉得奇怪,问美心。美心只说是厂里加班赚的。“得吃肉,身体需要。”美心如是说。

天没亮就醒了。家丽比原定计划还早一个小时起床,拿上肉票,折好,放在书包最里层。一路小跑,到粮油店门口,门还没开,已经有人排队了。前头是个大婶,家丽自来熟,跟她打招呼,问肉是怎么卖的。“你家大人呢,怎么一个小孩子来买肉。”家丽忙说,大人一会到,我是先排队的,又说大婶,你靠墙边坐会,我帮你排着没事。大婶见家丽人不错,歇过来之后,才神神秘秘道:“要说买肉,可是一门讲究。”听上去像搞学术研究。

“肉八点送到,但不一定是一整头猪,肉店的员工那就是天神,谁不巴结,不熟,根本买不到好肉。”

家丽不解,“我们有票啊。”

“小姑娘,有票未必能买到肉。”大婶摇头晃脑,“机关团体有关部门订好的肉,是要先砍下来的,猪肝、排骨是留给医院和幼儿园的,然后还有关系肉、后门肉,剩下的,才是拿着票能买到的肉,你算算,还能有多少?所以每天能有十个人能买到肉不错了,你数数前头有几个人?”家丽伸手一数,到大婶,刚好十人。顿时有危机感。

大婶见家丽神色慌张,忙说:“不过也不一定啊,猪和猪还不一样,有大有小,人和人还不一样,有买多有买少,指不定能买到,来都来了,等吧。”

那只能等。熬。美心到厂里打了个招呼,来找家丽。母女俩排着队,一会来个人,朝大婶前头一站。是大老汤家的。大婶不干了,说同志,你怎么插队啊?这个要排队的。

大老汤家的转头看到美心、家丽,也没放在眼里,对大婶道:“没看到前头这个石头块子?你以为是垫脚用的,这可是我排队的石头,你来之前我就放上了,家里有急事走开一会,这也是排队。”家丽打算跟她理论。美心拉住她,让她别说话。两家从上辈子就结仇。美心不想再找麻烦。大婶申辩了几句,可到底不如汤婆子伶牙俐齿,只能这么排着。好容易等肉来了,开了店,案板上各式切割工具摆上,家丽跑过去看,发现这天的肉特别少,是头瘦猪。排队的人都探着脖子,准备好了。一个一个前进,轮到汤婆子,案板上还有一大块肉。肉店师傅问:“要多少?”

汤婆子二话不说:“都要了,给我包上。”

美心皱眉。大婶也着急。家丽先发声,“汤婶,那么大一块,要得完么?!”

汤婆子解开裤带,从裤子里反缝的口袋里拿出三张肉票。“有什么要不完的?合理合法。”票往桌子上一拍。肉拿走。留下错愕的美心母女和其他排队人。大婶气鼓鼓走了。轮到美心和家丽。案板上已经没肉了。美心问:“师傅,今天还有货么?”师傅说得半个月后。后面人散了。家丽不甘心,央求师傅再弄出点。师傅没办法,扔出条猪尾巴。

“还剩这一条,也能做汤的,也是猪肉。”师傅夸赞。

“这个怎么算?”美心问。

“四分之一张票吧。”师傅说,“给你记上,下次再用其他四分之三张。”

母女俩实在不愿空手而归。最终还要了这条,包着回家。老太太见了叹气,摆在菜板上,跟放大版的老鼠尾巴似的,一时想不好怎么处理。跺成圆轱辘,红烧?似乎太不精细。把肉刮下来?猪尾巴上能有多少肉。一家人商量来商量去,最后决定,找邻居张屠夫把猪尾巴用尖刀切成薄片。打算红烧,慢慢吃。

可架不住人多。本打算一条一尾巴吃半个月,结果两顿就吃光。肉,不吃不想,越吃越想吃。美心感叹,“还是肉好。”

老太太道:“净说实话。”

美心又道:“要是天天吃肉,估计儿子早生出来了。”

老太太说这什么道理。

美心笑道:“男孩也是看肚子投胎的,看有油水荤腥,就投过来,男孩力气大,能赶在女孩前头。”

“你应该去说书。”常胜讽刺她。

家丽举着筷子,对着空碗,“汤婆子家肯定天天吃肉。”

老太太问怎么回事。美心这才把大老汤家的抢着买肉的事简单说了说。老太太问常胜,“他们家怎么这么多肉票?”常胜也说不出缘由,只说可能是攒出来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