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八章 发现(第2/5页)
这老臣当年应当与薛怀远交情不错,见到故人,便将当初薛怀远为何辞官的原因娓娓道来。有志不能伸,到底是憋屈。众人听来,只觉得心中感慨万千,十分惋惜。
他的笑,带着一点隔岸观火的轻松,又有些知晓彼此秘密的心照不宣,一双眼睛潋滟动人,仿佛发现了什么有趣的事,似乎还带了几分欣赏。
姜梨和薛昭生下来的时候,薛怀远已经不做工部尚书了,也改了名字。因此姜梨并不知道这一段过往,由这位薛怀远的旧识老臣说出来,方才晓得真相。
他是知道的,他什么都知道。
所以他甚至改了名字,从有凌云之志的“薛凌云”,到望月怀远的“薛怀远”。
姜梨低下头去,今日这一战,她尽了全力,索性,她要做的事情都做到了。
原来不是机遇,是父亲曾经已经做到了大官儿,却自认性情不适合这样的官场。北燕朝廷臣子间相互倾轧,或沆瀣一气。对父亲来说,倒不如做个小小的县丞,造福一方百姓。
为薛怀远平反,让冯裕堂血债血偿,最重要的是,她在永宁和沈玉容之间埋下了一颗种子,这种子终将破土发芽,在他们二人的土地上形成一道永远不可调和的裂缝,姜梨就要以这道裂缝,劈开一条口子,开始复仇的道路。
姜梨却是恍然。难怪当年跟着父亲多年的下人说道,父亲有济世之才,偏偏安居在桐乡狭小的天地,若非厌恶官场风气,怕是早已飞黄腾达。她时时就觉得奇怪,父亲有这样大的本事,关于朝中局势,大处小处都看得清楚明白,为何只做了一个县丞。
这只是一个开始,她这样想。
薛凌云?这个名字对于殿中诸位来说,都很陌生。但关于京中运河水利,却是无人不知。能主导这般工程的人,自然是有才干的人。为何要放着工部尚书不做,去做小小的县丞?
关于薛家一案的廷议,就这么结束了。
那朝臣拱了拱手,道:“当年先皇还在的时候,薛凌云曾为燕京兴修运河水利,先皇见他颇有才干,提拔为工部尚书。只不过薛凌云只做了一年工部尚书,就辞官离去。今日一见薛怀远,下官这才发现,这薛怀远与薛凌云一模一样,只是苍老了太多,下官斗胆猜测,薛怀远就是薛凌云。”
这一场廷议,以周德昭提审开始,成王讥嘲为先,却不知不觉得,被姜梨一手主导。一直到了最后的结束,一切都在姜梨的掌握之中。
洪孝帝问:“什么薛凌云?”
但这样的结果似乎没什么可辩驳的地方。
薛凌云?众人奇怪。
燕京百姓们同样关注这一场廷议的结果,姜梨带着桐乡人在长安门前鸣冤鼓的动作,已经让整个燕京城的人们都知道。无意中,也得知了这桩案子的来龙去脉。所有人都为薛家一案揪心着。
心里胡思乱想着,朝臣里,忽然有人开口道:“薛凌云,这不是薛凌云么?”
因此,廷议的结果出来后,短短一个时辰,几乎整个燕京城都传遍了。
不不不,姜元柏又立刻打消了自己心里这个荒唐的念头。肃国公自己生得绝色倾城,什么样的美人没见过,姜梨顶多算个小美人,怕是还入不了姬蘅的眼。况且姬蘅此人阴险狠辣,并非良配。虽然他与姜梨不是很亲厚,但到底是自己的骨血,不希望姜梨落得凄惨结局,被人算计,最后还要连累姜家。
那薛怀远果真受了天大的冤屈,分明是好官,却被害得如此田地。众人也晓得了,薛怀远曾经叫薛凌云,做的是工部尚书,燕京城的运河,便是他主持修缮的。
莫非……他看着姜梨干净的脸,姜梨已经不是那个被送往青城山上,骄纵任性的女童了,她渐渐长大,容貌有了少女的楚楚风姿。清丽秀媚如同春日初生的雪白梨花,干净清新,招人喜爱。
运河一事,造福多少百姓,燕京百姓闻言,几乎要与桐乡百姓一般,为薛怀远的遭遇大感不平。那冯裕堂被判处绞刑,百姓们便自发地要去亲眼目睹恶人断气。
姜元柏连忙谢恩,心中却纳闷,他们姜家和肃国公可是没有一星半点的往来,姜梨和姬蘅也当没什么交情。何以这位喜怒无常的肃国公会突然帮姜梨说话?
与此同时,还有一则传言传得沸沸扬扬,听说薛怀远入狱,是当朝永宁公主指使冯裕堂干的。这传言没甚么根据,且永宁公主和薛家也没什么往来,因此说的时候,并不能找到切实的根据。但说的人多了,渐渐整个燕京城的人都知道。
年轻人容貌俊美,形若妖孽,似笑非笑说这种带着几分恐吓的话,立刻就起到了效果。至少洪孝帝是听进去了。洪孝帝道:“肃国公说得不错,朕并非听不得真话之人,姜爱卿,”他对姜元柏道:“你这个女儿,养得很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