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三杨(第5/7页)

“臣懂了,只是如此一来,殿下和陛下之间怕是产生矛盾,毕竟姜星火已经成功的挑起两边的争端,这个时候若是姜星火再想我们所想的那样,向陛下公然提出废除理学或是恢复三舍法……”

杨士奇欲言又止,这次道统之争,导致天下的有名的大儒都涌进了南京城,每一日来求学的读书人也随之络绎不绝。

杨士奇甚至听说了,远在关中的大儒曹端,都千里奔波赶了过来,只为捍卫理学的荣耀。

在这种背景下,理学若是被废除,必然掀起轩然大波,整个大明的局势必然变得紧张。

“这才刚消停不到半年。”杨荣也在心里哀叹了一声。

“我会入宫劝谏父皇,防患于未然的。”

朱高炽轻舒了一口气,下定决心道。

他停顿了一下,忽的无奈地笑了:“只是我怕,这个世界上没有什么东西能够阻挡父皇的脚步。”

“嗯?”

杨荣和杨士奇一愣,旋即明白了。

经过姜星火的蛊惑,陛下的野望已经不仅限于大明周边了。

陛下想要“治隆唐宋、远迈汉唐”。

陛下想要成为千古一帝。

这个想法在文官们眼中,那就是烧钱,那就是破坏稳定,那就是穷兵黩武,简直太疯狂了。

可是在现在的朱棣眼中,他却觉得这是理所当然的,随着姜星火变法的推进,与处理日本、朝鲜、安南等国家相关事务的初显效果,他的雄心壮志已经彻底显露了出来。

朱棣的偶像是李世民,刚刚登上帝位的他,下定决心是要跟李世民一较高下的。

李世民少年战神,“一战擒两王”安定天下,击败突厥和吐谷浑开疆拓土,建立贞观盛世,朱棣想要超越他,不增强国力怎么行?

眼见着姜星火以霸术强国卓有成效,江南大批的棉纺织品被制造了出来,等待着大明军队开拓市场赚取利差,获得源源不断的财富,在对内变革上,朱棣怎么可能不支持姜星火?

在朱棣这种狠人眼中,过去理学卫道士们就对他口诛笔伐,现在成了绊脚石,阻碍了他前进的脚步,恢复三舍法还好,就算是一脚踢开直接废了理学的官学地位,也他真能干出来的事情。

……

当朱高炽来到不远处的皇宫里时,却意外地发现,除了姜星火,自己的二弟和三弟都在。

“胡俨那边新报上来的,不是前几天报给你的,这都是些什么玩意?!”

朱棣把一摞子撕下来的壁报摔在了地上。

孔希路被锦衣卫抓进了诏狱,立即、马上,就引发了大规模的反弹。

三皇子朱高燧也抱着一堆文书,这都是在南京城街头巷尾传播的帖子。

舆论反映很大,即便是朱棣也不得不重视起来。

而这件事是姜星火一手操办的,所以朱棣只能问姜星火。

在皇帝和三个皇子面前,姜星火倒也没什么好隐瞒的,他坦然说道:“孔希路已然败于我手。”

朱棣蹙眉道:“你说孔……”

说到一半,朱棣有些不可置信地望向姜星火,姜星火点了点头。

“什么?!”朱高燧的反应有些惊讶。

而朱高煦则是一副理所当然的样子,毕竟在他的心里,师父简直就是超脱凡俗的存在,赢才是正常的。

“怎么赢得?”

姜星火原原本本地复述了一遍两人辩经的主要过程。

朱棣的神色有点复杂。

虽然有些东西听不太懂,但孔希路的名声,他是听过的,既然能把孔希路辩赢了,那想来天下大儒,怕是真没人能赢姜星火。

而姜星火的这套理论,显然解决了理学解决不了的东西。

如此说来,姜星火是真的不声不响,又干了一件大事。

朱棣费解道:“既然赢了,那为何不把孔希路放出去?好让这些士子也都心服。”

“未必心服,甚至口服都困难,毕竟不是当众辩赢得。”朱高燧提醒道。

朱高煦这时候也问道:“那为何师父不选择当众赢了孔希路?他是理学的代表人物之一,如果当众赢了,岂不是能省很多事情?”

不选择当众,自然是因为姜星火在开始前也没有百分百必胜的把握,是朱高煦以为他十拿九稳而已。

但这话不能说,都已经赢了,说了掉逼格。

姜星火则是答道:“一是他自己现在也不愿意出去,二是不到时候,还需要孔希路这个诱饵。”

“诱饵?国师打算怎么办?”

朱棣有点感兴趣了。

“文人难心服,辩经亦是如此,与其舌战群儒,倒不如省些力气,如今孔希路被关进了诏狱,群情汹汹都嚷嚷着要救他,正好能把所有理学宗师都汇聚在一起论战……我的想法是干脆以孔希路为诱饵,放出风声去,设三座擂台,让理学一方自己选人当代表前来论战,若是能赢三座擂台,自可以进来看望孔希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