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八十六章 三杨(第3/7页)

朱高炽见杨士奇没给杨荣接话,晓得两人的观点不一致,倒也没再说什么,而是岔开了话题说道:“父皇之前交代我,要寻些贤才补充进入内阁,二位可有推荐的人选啊?”

杨士奇想了想说道:“大皇子殿下可听过杨溥?”

朱高炽几乎是未加思索便答道:“自然听说过,跟勉仁(杨荣字)和金幼孜都是庚辰科(建文二年)的进士,如今是在翰林院作编修吧?”

“正是如此。”

杨士奇点点头,说道:“杨溥为人朴实正直,廉洁好静,恭敬谨慎,乃是不可多得的贤才,殿下若是有意,可以亲自考察一番。”

朱高炽看向话不多的杨荣:“勉仁觉得呢?”

“其人可靠。”

见杨荣也是这般说法,朱高炽大略有了定夺,若是能解决如今内阁严重缺员的事情,那可真是能让他轻松不少。

“杨荣、杨溥、杨士奇。”

“倒是凑了个‘三杨开泰’!”

朱高炽也开起了玩笑。

见朱高炽心情不错,杨荣和杨士奇也纷纷笑了起来。

就在气氛逐渐和谐的时候,朱瞻基忽然拿着个什么东西出现在了门口。

见儿子懂礼貌,知道自己跟阁臣议论事情的时候不能进,甚至不敢出声打扰,朱高炽心里也很欣慰,他招了招手说道:“进来吧。”

朱瞻基步伐端正地走了进来,先是冲着朱高炽行礼,又冲着杨荣和杨士奇行礼,然后才蹿到了朱高炽的怀里。

“刚从大本堂放学?”

“是的父亲大人。”

朱高炽看着儿子手里反光的玩意,随口问道:“这是什么东西?”

朱瞻基脆生生地答道:“这叫放大镜,是水晶石磨出来的,先生送给我们每个人一个,说是能用来更好的观察事物,要格物致知。”

朱瞻基记忆力不错,大略说了一下姜星火方才从诏狱回到大本堂讲的东西。

当然了,由于是教小孩子,在大本堂讲的肯定跟在诏狱里与孔希路讲的,从难度上不是一个等级的。

朱高炽接过水晶石放大镜,发现果真如儿子所说,只要照到的东西都被放大了,映在眼睛上,可谓是纤毫毕现。

杨士奇也接过来仔细瞧了几眼,点头赞赏道:“你们的先生确实有点本事。”

这里便是说,姜星火那么忙,肯定不可能天天过来给小孩子们开蒙上课,只是隔几天去一次,所以大本堂其实还有很多其他的先生,大多数是从翰林院里选出来的饱学之士,而朱高炽等人知道姜星火今日去了诏狱,所以压根没往姜星火身上联想。

听到这话,朱瞻基立刻昂首挺胸起来,得意地说道:“那当然了!姜先生可厉害了呢!而且他做出来的东西都很有趣!”

“哦?”

听到是姜星火给朱瞻基的,朱高炽和杨荣、杨士奇的神态,顿时有了变化。

“父亲大人,怎么了?”

朱瞻基聪慧,很有眼力见,自然晓得说了姜星火的名字,气氛便变得不一样了。

“没什么,你先去你娘那里玩,你舅舅(张安世)从江南回来了,现在正跟你娘叙话呢,这小玩意先给爹把玩片刻,稍后再还你。”朱高炽哄着儿子说道。

朱瞻基听说张安世回来了,倒也有了些兴奋,朱瞻基虽然早熟,但终归是小孩子,他只晓得整个家里就舅舅能跟他玩到一起去,舅舅还会带着他斗蛐蛐,带他去街上,给他买各种各样好吃的、好玩的,所以把放大镜留了下来,便径自离去了。

看着儿子难得有几下蹦跳的身影,朱高炽也是笑了笑。

当朱瞻基的身影消失不见,朱高炽的笑意收敛了起来,目光扫向杨士奇和杨荣,轻声说道:“你们觉得,这个东西如何?”

两人的脸色变了变,他们这种聪明绝顶的人,当然晓得大皇子是什么意思。

事实上,屋里的三个人,对理学都是有着不错造诣的,他们很清楚理学格物论和认知论的缺陷到底在哪里,所以朱高炽能想到事情,他们也能想到。

“姜星火绝不是无的放矢,这个放大镜,是有些说法的。”

杨荣沉默了半晌,缓缓道:“新学……确实是有些超出想象,但也有可取之处,我听胡俨说,国子监里,新学的学术氛围很好,有一部分监生们是真心喜欢新学这种格物致知的方法,譬如前段时间风靡南京的制造热气球的热潮,国子监里的生员,但凡有些家底,能承担得起丝绸等物花费的,都会凑个热闹。”

“你们认为,新学能取代理学嘛?”朱高炽扭头继续向杨士奇询问道。

姜星火行事异乎寻常的激进,让人不由地想到,他会不会走最激烈的极端,也就是直接废除理学,所以朱高炽在私人场合里的担心,不无道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