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百七十五章 义利(第4/8页)

“你看,这就是小孩子眼里的公平,很狭隘,但也很直观。”

姜星火继续喝了口茶,永乐帝晚上没管饭,中午在大本堂当着大家的面也没好意思多吃,眼下只能用茶水压一压了。

“那么,跟别人享有相同的事物,就是公平吗?如果这样说来,天下田地人人均分,就会公平吗?”

吃的盐比在座的小孩吃的米都多,袁珙的见解自然深邃一些:“也不见得吧,总得看‘公平’这两个字怎么定义。”

徐妙锦好奇地看着这一幕,这是在徐家从未出现过的场景,徐家通常不会讨论这种听起来有些玄谈的问题,他们只会聊谁谁家又领兵出去了、在哪里置办了什么产业、谁谁嫁女儿/娶妻了之类的勋贵圈子里利害相关的话题。

至于公平?勋贵,尤其是洪武开国勋贵的存在,本来就是大明最大的不公平之一,徐家怎么会用脑子思考这种跟自己屁股相违背的话题呢。

所以不光是娴儿和蓉儿听得有趣,就连徐妙锦也微微入神了起来。

“比如说,某某在乡里无恶不作,把人打成重伤瘫痪,被抓入了监狱,遇到改元大赦,人家风光回乡,继续鱼肉乡里,公平吗?”

“再比如说,洪武年间南北榜的事情,南方士子科举水平高,但名额却是按布政使司来分配的,看着北方那些水平不如他们的士子登科,公平吗?”

“这些事情,或许你们会有自己的选择,但答案应该是相对统一的,那就是无恶不作的囚徒被大赦,合乎《大明律》,但对瘫痪的乡人来说不公平;朝廷为了照顾胡化严重、文教偏弱的北方,按布政使司给了名额,对南方士子来说不公平,但对大明长远发展有好处。”

姜星火笑了笑:“那么接下来,你们就得给答案做选择了。”

“再再比如说,张真人的马受惊了,他骑着大马在街上横冲直撞,无法减速,身前左边是10个孩子,右边是5个孩子,二选一,必须得选一个方向撞,你们选吧。”

张宇初和袁珙沉默了,他们几乎是一瞬间就意识到了话题里的陷阱所在。

于谦则是陷入了思索,他以前只觉得公平是照顾弱者,按自己心中的一杆秤来衡量,便如分鱼那般,而如今看来,似乎他理解的公平,并不算深刻,只是原始道德的公平。

若是论辩经、玄谈、论道,徐妙锦或许插不上话,但这个话题是如此遥远又如此贴近现实,以至于刚才还在赌气的徐妙锦都忍不住说道:“当然是选人少的方向,避开人多的方向。”

“嗯。”姜星火似笑非笑:“那如果我告诉你们,左边的10个孩子都是目不识丁、天资愚笨的农家子,右边的5个孩子都是未来能考进士为政一方造福百姓的读书种子,这次怎么选?”

张宇初骤然醒悟:“这讲的根本不是什么公平,是义利之辨!若是从道义上面来讲,五条命跟十条命比,就是要救十条命;若是从利上面讲,生命并不等价,而是都有各自价值。”

姜星火不置可否道:“功利,或者说个体人的价值是否可以用数术来衡量,这本就是公平的一种衡量模式。”

“刚才你们思考的方式,便是哪个选择能让功利达到最大,换言之,就是最大化整个世界的利益……你们之所以有人会产生选择救5个未来‘更有用’的孩子,就是认为,救了这些孩子,这个世界整体的利益会变得更大,仔细想想,是不是?”

“不对、不对、这里还有问题。”

于谦用力地啃着自己的指甲,感觉小小的脑袋都要炸开了。

蓉儿怯怯地说道:“姜先生,你天天想这些问题,头发都会掉光的,我们还是想待会儿吃的好吃的吧。”

这个问题对于小孩来说确实过于烧脑,但对于徐妙锦来说,却不难品味出其中的意义。

“所以……这个没礼貌的姜星火,每天脑子里都在思考这些东西吗?不累吗?”

徐妙锦看着眼前低头喝茶的男人,第一次觉得,自己好像对他从“只是认识”深入到了“略有了解”的程度。

姜星火接下来的一句话,却让她觉得心里有些触动。

“最近吃不下啊……”

是啊,变法维新,肩上这么重的担子,如泰山一般,怎么吃得下呢?

“天实在是太热了。”

徐妙锦收回了刚才的触动。

姜星火开了个玩笑后,正色问于谦道:“可想明白哪里有问题了?”

“还差一点!就差一点了!”

姜星火点点头,把于谦啃指甲的手抓了过来放在膝盖上按住。

“如果这5个人里面,有1个人是你呢?现在你觉得怎么做,才公平?”

于谦如遭雷击,愣在了原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