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四十五章:北方的狼族(第5/8页)

初战吐门峡告捷,并取得了洮州大捷,洮州十八族首领全部战败,俘敌三万人,缴获牛羊二十多万头,大明因此拓地千里,朱元璋设置洮州卫。

朱元璋清楚,威服不是长久之计,只有德服才能长治久安,于是开始不断派使臣对吐蕃人搞起了统战工作。

不断联系西藏东南的噶玛派大主持,并封官许愿,只要是在元朝做过官的,明朝一律授于官职。

乳多必吉四世活佛心动了,派遣使节到南京回访朱元璋。

蒙元总是刻意扶持某一方面势力管理吐蕃,然而无论扶持谁都可能造成一个强大的势力和自己对抗。

朱元璋首先取消了蒙元册封吐蕃帝师的称号。

所谓帝师,在青藏高原很有政治文化影响力,明取消了这个称号后,西藏政治核心可谓不复存在。

而后便是多封众建,东面给宗教领袖送封号,西面给地方势力加官进爵。

其结果是高原上到处都是大明扶持的势力,他们各有自己的势力范围,各自和睦相处,谁也强大不了,直接成为大明的附属,接受大明帝国的领导。

洪武六年的时候,朱元璋大封吐蕃各部族,各部族极为高兴,从者云集,纷纷请求封号。

一时间大明的封号都有些不够用了。

没事,大明不够用的,用蒙元的也行,反正封就完了。

就目前的西域,名义上几乎都被大明给统治了,到处都是大明藩属,是整个西域难得一见的和睦时期。

朱英之所以能够在这个时间段崛起,其实跟大明对西域的政策有很大的关系。

毕竟朱英是个汉人,要是混乱的西域,朱英连召集人手都难有办法。

而朱英崛起的那段时间,汉人在西域的地位,还是比较不错的。

甚至朱英在崛起的早期,还曾经扯起大明的虎皮,说自己在大明的家族多么牛逼,有多大的势力。

各种给诸多麾下画饼,加上其演说的能力,让诸多麾下认为,只要跟着朱英,日后子孙也能到大明享福。

朱英在西域有着不小的地盘,毕竟西域这里地方广阔。

从某种意义上来说,甚至称国都不是问题。

一些小国还没朱英势力这么多人。

西域地域大,沙漠戈壁多,河流格外珍贵。

朱英的势力基本盘,则是在塔里木河,临近曾经的楼兰古国所在一角。

旁边有大山遮挡,土地也算肥沃。

当然这不是朱英最早的地盘,在长达五年的时间里,朱英的地盘经历过三次搬迁,才占据这么好的地方。

张三到达西域初,就联系了商会。

他率领着上百骑兵,直达朱英地盘所在。

“是张三,张三回来了,是带回了东家的消息吗。”

当张三刚刚出现的时候,就被这里巡逻的骑兵所发现,看清楚来人后,众多巡逻骑兵纷纷跟上。

随着大喊的传播,数十名身穿华丽服饰的中年或老年出现。

张三行至面前,翻身下马。

为首的一名老者,约莫五十多岁,身材魁梧,慈眉善目,须发皆白,穿着鲜艳长袍。

问道:“张三,是带回了老师的命令吗。”

这名老者,就是朱英的大徒弟,也是朱英在西域的代行管理者。

老者是朱英买来的奴隶,最初是作为朱英的翻译存在。

老者不是汉人,严格来说在西域没有民族的概念,跟随朱英后,就算是汉人了。

随着时间推移,得到了朱英的信任,从原本的奴隶,慢慢的演变成了朱英的徒弟。

老者早前作为奴隶,跟随一个主人,就换一个名字。

据说祖上跟大汉时期有些关系,朱英就起名刘胜,寓意旗开得胜的意思。

“刘老,这是东家从京师送来的文书。”

张三不敢怠慢,迅速从行囊中取出文书,递给刘胜。

刘胜接过文书,当即查看起来。

他一眼就认出,这上面的文字,确实是老师朱英所写。

只是看完内容后,刘胜眼睛微微眯起,看向张三问道:“这是老师亲手交给你的吗。”

张三犹豫了一下,说道:“是东家通过张伯给我的。”

刘胜再问道:“我看这文书中,你从京师出发,到现在不到一月的时间就过来了,你是如何过来的。”

此刻刘胜的语气极为平淡,完全没有了之前的惊喜,反而带着一种幽幽的感觉。

张三并没有注意这些,连续不断的奔波,已经让他的精神极为劳累,直接回道:

“我是通过大明驿站,逢水驿乘船,过陆驿换马,白日骑马,夜间乘车船小憩,昼夜不停赶过来的。”

刘胜闻言,微微眯起的眼睛中,透露出丝丝杀气。

在张三没注意的情况下,缓缓后退几步,而后厉声喝道:“来人,将这个叛徒给我抓其起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