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11章(第5/6页)

得不到那个最好的,那就把位置空着。

现在太子听到永嘉帝提起为他选伴读的事儿,抿了抿唇,摇头道:“儿臣课业繁忙,再过几年就能为父皇分忧了,不必再挑伴读。”

十岁,半大不小的年纪。生在皇室,这个年纪的孩子已然早熟的厉害,十分清楚他的伴读对于被选中的官员们意味着什么。他是皇祖父和永嘉帝两个人一同培养出来的太子,兼具二人之长,重情又冷情。若是伴读家里真的因为家里出了个太子伴读就觉得有了仰仗,到处兴风作浪残害百姓,那太子也会举起屠刀,不会放过任何一个坏人。

并不会对伴读的家族又任何手软。

永嘉帝嘿嘿一笑,往太子身边凑了凑,乐道:“你不是很喜欢萧夫子家的那个小孩儿?算算年纪,他今年也不过五岁,是比你小了点,但很是聪慧,估计用不了多久就能赶上你的学业,到时候你就在朕面前好好哭吧,比不过一个年纪只有一半的小孩儿,朕看你能不能忍住不哭。”

太子好气啊,哪有这样想看儿子出糗大哭的无良亲爹啊?但是伴读人选是小汤包欸,太子觉得自己可以忍一忍他父皇的不靠谱。

人和人之间的缘分大概就是这样,永嘉帝还是福王的时候就和萧景曜投缘,现在太子小小年纪就记挂着小汤包,也不知道是不是这种眼缘也有遗传一说。

太子有些心动,又有些犹豫,“萧大人不是不愿意让小汤包当儿臣的伴读吗?”

永嘉帝不在意地挥挥手,“他要是不同意,朕立马给他封太子太傅,让他来教导你。这样就不用小汤包来当太子伴读了。”

太子:“……”

您以为萧大人也会像您一样卖儿子卖得十分痛快吗?

永嘉帝嘿嘿一笑,心说你们对萧景曜到底带上了什么滤镜,那家伙分明也是个促狭的,能和朕投缘的,能是什么光风霁月的君子?

见太子一脸怀疑人生的样子,永嘉帝到底还是心疼儿子,嘿嘿怪笑两声,“以前他要把小汤包带在身边教导,朕不好插手。现在他打算出海,自然带不了小汤包,但小汤包年岁渐长,就算天资过人,又怎么能惫懒?天底下还有比上书房更好的夫子吗?”

“再说了,你会让人欺负小汤包吗?”

太子果断摇头。

“那不就结了。”永嘉帝解决问题永远都是这么干脆利落。宫里有他照拂,又有太子随身看着,还有名师大儒上课,萧景曜有什么理由不让小汤包当太子伴读?

太子目露期待。

萧景曜属实没想到永嘉帝现在还在惦记小汤包。

和永嘉帝奏折一起发回来的,还有一封永嘉帝的亲笔信。萧景曜看到前面还在笑,后来却收了笑,面色很是无奈。

这家伙还没登基前就是偷崽崽大军一员,合着现在还没死心呢!

不过,要是自己真的出海了,小汤包去当太子伴读,还真就是最好的选择。

白女票皇室豪华的师资力量,可以的!

不过出海一次也不容易,需要准备的东西较多。哪怕永嘉帝已经批复下来,萧景曜也不能立即出海,而是要等人员休整好,重新装备好补给,才能出发。再说了,这次出海的收获,还没具体汇总呈给永嘉帝呢。康王和荣王一马当先赶去京城,使臣团随后也进了京,哪怕这次只走了一半航线,也收获颇丰,自然要仔细回禀永嘉帝,也让朝臣们听一听海外之国到底是什么模样。

反正不赶时间,永嘉帝又让萧景曜先回京复命,交接公务后再回闵州,领着使臣团出海。

萧景曜出海,总督之位倒是能给他留着,就像梁千山跟着康王和荣王出海,依旧是闵州总兵一样。但朝廷会设一个代总督,在萧景曜出海的时间内,全权处理闵州各地事宜。

萧景曜对此完全没意见,将所有的事情全都归整好,一点坑都不留给后来者,一项一项同永嘉帝说得清清楚楚。

永嘉帝都不大乐意听这些,摆摆手笑道:“朕自然是相信你的。你的秉性,做不出下作事。”

萧景曜无语地看着永嘉帝,心说陛下您是不是对自己有什么误解?

永嘉帝却话锋一转,直愣愣地问萧景曜,“海权,会是未来称霸世界至关重要的东西吗?”

萧景曜眼神一凝。

永嘉帝微微一笑,“不然的话,朕想不出来你为何这么着急。甚至不惜离开父母妻儿。尤其是小汤包,你多疼爱他朕都看在眼里。你决定出海,错过小汤包长成大孩子这几年,定然是海权比我们想象中的还重要,是吗?”

正宁帝当然不会瞒着永嘉帝有关萧景曜的神异之处。大多数人只知道正宁帝将萧景曜当成祥瑞来看,却不知萧景曜真正的本事。在永嘉帝监国毫无差错的时候,正宁帝察觉到自己的身子每况愈下,郑重地告知了永嘉帝这个下一任帝王,有关于萧景曜这个祥瑞的内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