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95章 毕业分配(第3/4页)

但这些人被推荐上大学后,学的不一定是原工作相关的专业,毕业分配也不一定会回到机械厂。否则这一年,机械厂肯定会优先把厂里推荐上大学的人招回来。

自己单位出去的,别的不敢保证,肯定不会有这种半文盲。

厂里其他人的不满被压下去后,三名技术员心里也不高兴,他们可是大学生,进机械厂是来当技术员的,让他们到一线算怎么回事?

但机械厂里多的是擅长搞政治工作的人,解决几个愣头青不是轻而易举的事吗?不愿意去一线?反手扣你个好逸恶劳、不知艰苦奋斗的帽子信不信?

当然,厂里领导也没有做太绝,给三人留了后路,约定每三个月给他们安排一次技术员考核,只要考过了,他们就能回到技术员岗位,否则就只能在一线一直干下去。

截止到今年,三名技术员中,基础最好的通过努力学习已经考回了原岗位。基础差文化课还行的,凭借一笔好字转岗去了厂办做宣传工作。干啥啥不行的那个,则至今仍在一线挣扎。

这次的经历,让机械厂领导在接下来几年里,不敢再接收一个大学生。

事情说起来挺好笑,但这背后其实意味着厂里技术员的青黄不接,现在机械厂年轻一辈技术员中,只有谢澜一个人能撑场面。

但机械厂是个万人大厂,谢澜再厉害,只有他一个人肯定也是不够的。

因此,今年恢复高考后考上的第一批学生即将毕业,厂里领导就动了心思,但同时他们也有自己的担忧。

理论上凭借真才实学考上中专大专的学生,肯定比那些工农兵大学生强,但工农兵大学生中能出现谢澜这样有能力的人,那谁知道年底毕业的学生中,会不会有跟那三名技术员一样专业不过关的。

万一再招来几个干啥啥不会,听啥啥不懂的人,他们这些老家伙的头发说不定又要白上几根。

于是,这大学生到底招不招,就成了缠绕在厂领导心中的难题。

直到八月下旬,有人想起程亮学的专业跟他们机械厂对口,经过一番讨论,就把主意打到了他头上。

招程亮多好啊,他是恢复高考后的第一届大专生,文化水平肯定过关,专业成绩如何,直接跟他爸妈打听就知道。

虽然绝大多数当父母的,在说到孩子成绩时都喜欢吹牛,但程树伟是机械厂出了名的老实人,说话应该不会太夸张。

再退一步,就算程树伟在这事上撒谎了,程亮专业成绩很一般,进厂后能力也不行,他怎么说都是在机械厂职工院里长大的,亲爹亲大哥又在厂里上班,应该不至于像那三名技术员一样引起公愤。

先把他招进来看看专业能力,厂里领导就知道以后要不要继续招大学生了。

当然,在程亮面前,钱主任不是这么说的。

“郑厂长给钱主任下了死命令,让他今年必须招一个有真才实学的大学生回来……”程亮喜滋滋道,“钱主任说他一听这话就想到我了。”

看程亮这态度,程蔓问道:“你是想回机械厂?”

“也没有……只是你知道我的,从小成绩就一般,辅导员这工作吧我问过,偏文职,我不知道自己能不能胜任,而且做这个的话,我这专业等于白学。”

程亮说着身体不自觉往后靠,直到背部贴到沙发靠背才停,脑袋也跟着仰了起来,目光落在转动的电扇上,声音平淡道:“进机械厂倒是跟我专业对口,离家也近,但肯定比当辅导员忙,也没有寒暑假。咱们不是还要合伙做生意吗?要是进机械厂,我估计没多少时间修手表……”

实际上,程亮这几天都在考虑一个问题,他真的要听从学校分配参加工作吗?

跟程蔓合作做生意才一年零两个多月,他就挣到了一万多快两万块钱,不管是按照国营厂技术员,还是高校辅导员的工资算,他可能都要三四十年才能挣够这笔钱。

既然如此,他何必进这些单位工作,自己做生意不是更好吗?

可要是不参加工作,他又觉得自己这个学白上了,这三年纯属浪费光阴。

望着速度快到转出残影的吊扇,程亮神色渐渐迷茫。

程蔓理解程亮的迷茫,但她觉得没必要,出声问道:“如果没有考上现在的学校,学现在的专业,你觉得自己会找我合伙做生意吗?”

“应该……不会吧。”

如果程亮没有学现在的专业,大院里的邻居就不会找他修收音机自行车,他就不会为了面子刻意去研究。

而如果他不会修收音机,也没有帮大院里的人修过,崔麻子找到这条财路后,就不会为了省钱来坑他,他大概率不会发现这条门路,更不会跟程蔓合伙做生意,最后也挣不到这么多钱。

捋清楚这些后,程亮侧过头问:“也就是说,我这大学上得还是挺值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