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64章 故事背后的故事(第3/3页)

“这是从邢杲麾下大军那里缴获的。”

韩子熙若有所思的说道:“而且不止一人有。似乎,梁国在资助邢杲也未可知。”

梁武帝萧衍不多搞点人北伐,反而资助邢杲这个流民?

刘益守觉得韩子熙的证据是真的,推论却差得没谱。萧衍如果有这种魄力,陈庆之北伐会只有七千人么?

他连自己人都舍不得下本钱,会资助成功率几乎是零的北魏流民队伍?

刘益守摇摇头道:“这不像是的萧衍做事的风格,我反而有一个猜想。”

邢杲吃大户,本地也没有那么多大户给他吃。这些都是一次性的,破坏了,再生就很难。所以很明显,邢杲的财源,恐怕跟南面的梁国有关。

韩子熙给的天监五铢钱就是证据。

但说是萧衍支持的,未免有点武断。刘益守觉得,恐怕还有另外一个原因。

“梁国世家,走私猖獗。建康的渡口常年船帆遮天蔽日,出长江口,沿岸北上,就能到青徐的海港。在黄河的出口不远处卸货,再将货物装船运到建康,这似乎是一条生财之道。”

刘益守说出了自己的猜测,而且只怕是非常贴近真相了。

可惜韩子熙没有听懂,他疑惑问道:“可是南朝世家,何必跟邢杲交易呢?他们能给邢杲什么东西呢?”

如果邢杲跟南朝世家交易,必然是以物易物,用本地“土特产”,换取急需的粮草,布匹,兵器。要南朝的铜钱有个鬼的用,那玩意又不能吃又不能穿的。

所以只有一种可能,那就是邢杲“黑吃黑”,在海上打劫南朝走私到北魏的商路,用抢来的东西,维持住军队!

所以这个消息非常关键,说明邢杲的财政和粮草,绝不是刘益守等人之前想的那么脆弱。

“没什么,可能是他劫掠的某些世家,在跟南朝走私吧。”

刘益守淡然道。交浅言深是大忌,他没必要把自己的猜想跟韩子熙说得太透。不过这次来碻磝城真是不虚此行,最大的收获,恐怕不是城池,而是跟韩子熙的一番谈话。

这让刘益守很直观的了解到了邢杲大军的某些特点,比如说在河北流民队伍里,是神一样的存在,河北流民只会站在他们的“老乡”那一边,根本不可能被刘益守所收买。

而青徐本地的世家,则可以放心的用来当枪使,哪怕不拉拢,对方也绝不可能投靠到邢杲那一边。

还有就是邢杲的军事实力,只怕需要重新评估,说不定对方比葛荣还难搞。

“我们马上要进军济南郡,韩将军要不要带兵回到后方的须昌城,在那边保护我们的后方,如何?”

刘益守客气的问道。

有了碻磝城,哪里还需要须昌这个后方啊,大军败退可以直接从碻磝城过黄河到河北。韩子熙不傻,瞬间明白了刘益守的好意。

他激动的拱手说道:“那就谢谢刘都督了,你们随时可以派人来接管城池。我带几个人去须昌就行了,这支禁军和城里的武备都供你节制使用。”

成了!

刘益守不动声色的松了口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