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8章(第2/3页)

听着两扇门合拢发出的沉沉闷响,谢揽眼皮儿重重一跳。

冯嘉幼瞧他无措的模样,解释道:“别紧张,她不是生你气才将咱们关在门外的。”

谢揽舒口气:“那就好。”

冯嘉幼看向两扇朱漆门:“她是回来找冯孝安谈和离的。”

“和离?”谢揽流露出的表情,和冯嘉幼初听到时几乎是如出一辙。

冯嘉幼却淡淡道:“有什么好奇怪的?”

谢揽问:“你劝了没?还领她过来?过来之前也不派人打声招呼,估计二叔一点儿准备也没有。”

冯嘉幼反问:“我为何要劝?他难道不是活该吗?”

她转身想去登上摆渡船,谢揽拉住她:“别走啊,赶紧想想办法。”

冯嘉幼甩开他,脸色垮下来:“你究竟站在哪一边?这么心疼你二叔,等他们和离了,咱们也和离,你和他一起过日子去吧!”

“你先别恼。”谢揽顶住压力,又将她拉回来,“娘在庵堂里虽不常见,可城外终究不远,消息往来也方便。等她回了扬州,那就真的远了。”

他了解冯嘉幼对江绘慈的感情,既怨恨又依恋。

也知道她再怎么强硬,心底深处可能也对一家团圆有那么一点点的期盼。

但这话他不敢说,以她的性格,可能会适得其反。

冯嘉幼听出了他的意思,却没有否认。

沉默了会儿,她说道:“莫说我没那个本事影响她,即使有,我也不会拦。她能想通,放下,我只会替她开心,其他都微不足道。”

……

江绘慈关上门,转身之后站在原地,并未上前。

冯孝安依然坐在书案后,抬眸望向她。之前藏于暗处时,他早已见过她,并没有陌生之感。

但他紧抿着唇,一句话也不说。因为湖中央空旷,冯嘉幼又特意拔高了声音,“和离”两个字,他听到了。

江绘慈却没看他,环顾这书楼内部:“我多年不曾进来过了,想当年还是我监工建造的,原本这里的一砖一瓦,我都了如指掌。”

会建如此一座书楼,是冯孝安喜欢阅览杂书,时常去国子监、书院寻书,还抱怨他们小气,不许他借走。

她便买下与冯府相邻的几栋宅院,请了一众不输给工部的江南匠人,以最快的速度挖了个湖,造出这座京城内独一无二的书楼。

又耗费了不知多少心血,托关系满天下的高价收购典籍,才将书楼给填充的似模似样。

“可惜却被你一把火烧了不少。”江绘慈的视线这才落在他身上。

眼前的男人和她记忆之中变化不大,相反的,岁月将他沉淀的更具魅力。

自小鉴宝,她的眼光一贯是极好的,从来不曾看走眼过。

冯孝安十分不愿回想当年,却也环顾书楼:“那你知不知道我为何会放火?”

“我怎么会不知道?”江绘慈朝他走过去,“你烧的不是书,是你的‘玩物丧志’。”

自从有了这座书楼,他便无需往外跑太多,她也能常在这里陪伴他。

夏听蛙鸣,冬看落雪,这里不再只是看书的场所,也是他们夫妻俩感情升温的地方。

甚至书看的越来越少,玩笑话讲的越来越多。

后来南疆战火点燃,滇中粮仓案牵连到同盟会,他多年来的努力付诸东流,笑容才消失了。

但起初也仅仅是沮丧,直到陆御史一家人于荆北驿馆惨死,他才开始陷入深深的自责,且自责之心一日胜过一日。

江绘慈道:“于是你一走了之,说是去西北大漠为陆御史找儿子,其实是想用流放来惩罚你自己,也惩罚我……”

冯孝安打断她:“我惩罚你做什么?”

江绘慈走到书案前,垂头看他:“因为是我使尽了浑身解数,将你镇在了这书楼里,害你分了心。”

冯孝安忍不住想笑:“你真以为我信这些?”

当时他觉着书楼结构有些奇怪,从内部看上去像个塔。

她解释,说是她特意请高人摆的桃花风水局,还问他怕不怕,几乎要将他笑死。

“我若是想要惩罚你,直接狠下心肠休妻,将你赶回扬州去。”冯孝安摩挲着手里的折子,躲避似的低了低头,复又抬头望着她,“我以为你懂,我会不吭一声的离开,是代表着我们之间的三年之约不再作数,我认你为妻,我走后,去留随你心意……”

江绘慈懂,她怎么不懂。

以至于他失踪之后,她半是难过,半是欢喜。

她努力那么久,在他心中总算是有了一席之地,得到了认可。

她愿意等他回来,等他一辈子都可以,心中定然不会有一丝一毫的怨恨。

前提是只有他们夫妻二人,没有女儿。

“你知不知道你刚离开的三年,我经历了什么?”

江绘慈同样不堪回想,“你父亲是大理寺卿啊,他早知你娶我这事儿不正常,认定我知道你会失踪的原因,逼着我说,我不肯,他便将女儿将我身边抱走。无论我怎样求他,他都不许我见,赶我去庵堂,告诉我何时愿意说实话,何时才能见女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