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242章 燕国振兴民生【终】(第3/6页)

而充分享受到垄断当地治安,还没有小势力捣乱的官府,他们收的税还有评价也多了起来。面对的不再是以前一敲门就关门,甚至躲进大山也不愿意缴税的那些偷奸耍滑的百姓。

相反他们变得主动上税,甚至还有人有余钱买肉吃。

江林中心地区的百姓确实很快享受到了新政令带来的好处,他们至少在柴米油盐当中,盐的负担去掉了。

谁也没想到高价盐没有后,民生也会跟着改变那么多。

以前全都拿去买盐的钱现在可以剩下一半,那一半钱还能买点猪肉打打牙祭。

而江林地区的农妇们,她们发现土豆这个玩意可以当饭吃,还可以当炒菜,刚好江林地区还没有完全普及开种土地。

于是这些农妇合伙开始种土豆,这件事传到官府耳朵里,官府立即派人询问农妇为什么种土豆?吓得农妇们以为土豆不能私种,结果官府告诉他们现在种土豆有补贴,多种点,等以后时间长了人多起来,土豆就没有补贴了。

官府还给这些农妇补了三两的补贴,之后这件事就传遍了各个乡村,所有的农民都等着过几个月秋收后,他们就开始拨一些土地种土豆。

而种稻米本来就是规定种植面积的,所有农民们开始开荒山林,在山地里种起了土豆。

一时之间,江林地区就刮起了种植土豆的风潮,每家每户都要种上个几分田,生怕自己错过了就没有了好处了。

而官府补贴一些人后,就宣布不再补贴了。但土豆仍旧还是被种植着,日后也成为江林地区必备的农作物之一。

不仅仅是种土豆,很快由巡察卫介入各地基层官吏,巡官司直接带着容铮的命令过来下放各种蔬菜种子,甚至还教当地官吏如何种大棚菜,然后让官吏们下乡一个个去教。

这些底层官吏们傻眼了,让他们这些拥有官身的种菜,他们没听错吧?

开始还有人不配合,当一个巡官司当场将一个不配合的官吏给交给刑部后,这个官吏很快就被刑部搜出了渎职,贪污的罪证。

然后这个官吏瞬间就倒台了,倒台后,还牵扯了一桩官商勾结案。

很快那商人也被抄家流放了。

这件事充分让底层官吏认识到,巡官司联通六部,他们不属于任何一部,独立于一个卫所,并且直接归陛下管。

也就是说,他们这些底层官吏已经不是跟一个京城武官在打交道,而是直接和陛下在打交道!

这个消息顿时惊住了不少官吏,同时也让官吏明显感觉到以后江林地区,会源源不断受到陛下的照顾。

官吏们自然也想自己管的地方比江淮还富庶,这样他们就不用向往江淮了。

随即官吏们开始配合巡官司下乡,拿着各自的任务去指挥那些乡下野民,这不接触还好,一接触民众全都吓跑了。

官吏们光是澄清自己不是蓄意什么,调查什么,都花了二天时间,这让巡官司十分的不满意,看来当地官吏一点都不得人心,也难怪他们容易被煽动造反,然后给陛下增添麻烦。

随即巡官司将此事告诉了当地县令,县令也吓得亲自下乡解释,又是送东西,又是走家造访聊问民生,这才勉强打开了民众的家门。

江林百姓们也一副活见到鬼一样,他们亲眼看见大人们穿着便服下田,然后告诉他们怎么栽苗,怎么搭棚子保温,还有灶台生火什么的?

反正讲的那是有模有样,但是碍于男女授受不亲,只能由男丁上,结果男丁没几个学会的,气得官吏们又不敢骂他们,怕将人骂跑。

还有的官吏教不会一些百姓,他都直接喊人叫爹了,吓得那百姓当晚要搬家。

那官吏再也不敢胡言乱语了。

之后,官吏们就想了一个办法由女子教农妇,然后农妇教自己家人,就能省不少功夫。

结果误会更大了,官吏们被百姓们打上觊觎农家女子的标签,然后每家每户看见他们就关门,让官吏们的工作全白做了。

大棚菜的计划就毁在了固有官民的印象上。

容铮听说大棚菜计划还没开始,她不由地怀疑两林地区的官吏人员素质,估计是和群众脱离太久了,才导致她的计划有所延误了。

但她不能直接责怪官吏们,并且还要鼓励他们。毕竟这些官吏能想到通过女子来推动大棚菜计划,也算是动了脑子了。

她现在对底层官吏的要求很低,低到他们会动脑子去协调就行了。

随即,容铮亲自写了一封慰劳信给这些底层官吏,鼓励他们为两林的乡亲父老们做出贡献,建设自己的家园。

底层官吏没想到自己也会有收到圣上的书信,他们激动的围着信看了半天,最后县令决定将信裱起来,悬在公堂上,以后大家都要继续往这个方向努力,才不会辜负了陛下的期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