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二十九章(第3/3页)

历史上没有太子领兵打仗的先例,本朝太宗御驾亲征,也将时任太子的仁宗留在后方理政,没让他上前线。

须知打了胜仗要论功封赏,太子已是储君,如何进封?

吃了败仗更糟糕,直接损害自身威望,将来继位如何服众?

若再有个三长两短,引发糟心事就数不过来了。

一般人还只从这些方面劝阻,别有用心者则堂而皇之抹黑朱昀曦的意图。

称他此举意在挑战天子威严,是夺权的先兆。还拿唐肃宗李享举例,说安史之乱爆发时唐玄宗逃往四川,李享留在西北主持军务,夺取兵权继而称帝,逼迫玄宗让位做了太上皇。

朱昀曦听后怒不可遏,真想立马将那黑心臭嘴的奸臣抓起来暴打,进宫去向庆德帝申辩。

“儿臣听说贼兵肆虐处十室九空,老百姓举家逃亡不敢还乡,担心民众对朝廷丧失信心,才想替父皇出征,剿灭寇乱的同时安抚百姓,让他们知道您时刻在意他们的生计安危,使其免受贼人蛊惑,忠心拥戴朝廷,这样战乱地区便可早日恢复安定,令人心稳固,气象焕然。儿臣这番想法纯出忠孝,不意竟被奸险之辈歪曲,他们将寻常流寇比做安禄山,将父皇比做唐玄宗,分明在暗讽我朝国运将会因这场寇乱走向衰败,还把寇乱产生的原因归咎为您宠信奸佞,荒废朝政。如此黠辩邪诡,恶言谤君,实属罪大恶极,请父皇严究。”

庆德帝知道太子自小好武,早有亲自带兵打仗的念头,本次申请并非心血来潮。凭父子俩的感情,那些挑拨离间的话他更是一字不信。

这两日认真考虑,倒倾向派他出征。

章皇后和他反目,万一活得比他长,在他驾崩后曝光朱昀曦的身世,联合大臣剥夺他的继位资格,那可难对付。

夫妻多年,皇后又对他恩重,灭口这种事他绝不忍心,想着若能在他在位时成就朱昀曦立些大功,夯实人望,就算将来有人拿他的身世说事,也构不成太大威胁。

本次寇乱影响甚巨,正是举国关注,但等到边军入关,贼寇必然溃败,将这看似难啃实则轻松的差事交给太子便可实现目的。

他细致端详朱昀曦,见他表情坚毅,神气已不复往昔的稚嫩,似乎做好独当一面的准备,便问他:“皇儿前阵子病重,眼下身体如何了?”

朱昀曦忙说:“儿臣只是一时失调,早已痊愈了。父皇若担心,儿臣现在就演一套拳法给您观看。”

庆德帝笑说不用,沉吟片刻后道:“大臣们都反对你出征,你说服朕不够,还得说服他们啊。”

两日来朱昀曦绞尽脑汁想的就是这事,当场交出筹算。

“听说贼寇正往保定集结,策划趁您冬至节去天台祭天时偷袭,儿臣想替您去,这样即使贼兵真的来袭,也可保您无虞。”

冬至祭典非常隆重,皇帝冬至前一天就得到天坛,从午夜开始祭拜昊天上帝、历代先祖、风雨雷电等诸神。祭祀结束后还需进行一系列繁琐的仪式,之后才能回宫接受群臣朝贺,举行宴饮。

近日贼兵在京郊横行无忌,白昼都敢肆意出没,皇帝去天坛逗留一天一夜相当危险。

庆德帝惊讶:“你就不怕自己遇险?”

朱昀曦笃定道:“祭天大典是祖宗立下的规矩,不能延误简化,但父皇身系社稷安危,绝不能有任何损伤。儿臣自当尽人子之责,替您赴险。”

这一孝行也在切实批驳那些污蔑他忤逆夺权的言论,让皇帝相信他是个忠孝双全的好儿子。

作者有话说:

①程颢和弟弟程颐,世称“二程”,同为北宋理学的奠基者,其学说在理学发展史上占有重要地位,后来为朱熹所继承和发展,世称“程朱学派”。

感谢在2022-05-22 11:20:13~2022-05-23 10:01:17期间为我投出霸王票或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哦~

感谢投出地雷的小天使:cwhy64、西蓝花 1个;

感谢灌溉营养液的小天使:mist 10瓶;不亦 1瓶;

非常感谢大家对我的支持,我会继续努力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