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百一十五章
张选志早将审案事宜准备就绪, 领旨后便传婷婷和权厚宰等人证到堂录口供。
不久乐原君派去应昌挖尸首的人运回两百多具无头尸。
这些遗骨是在应昌互市遗址发掘出的,死前经过焚烧,有男有女, 有老有少。
运输队为避人耳目, 将尸骨装在巨大的泡菜缸里, 拿着朝鲜使节的路引通关, 躲过了阉党盘查。
乐原君声称他是听了权厚宰禀告,出于义愤才这么做的。
东厂接手了这批骸骨,证实死者根本不是所谓的鞑靼士兵。
庆德帝闻奏方知丢脸已丢出国门,怒令张选志派人去辽东逮捕翁子壮和张钦。
柳竹秋料定唐振奇必有动作,担心张钦像高勇那样被灭口, 提醒张选志戒备。
朝廷的逮捕令下达不到两天, 张鲁生派人来请她去锦衣卫衙门议事。
柳竹秋火速赶到,她现是钦封的三品散官, 张鲁生在衙门里接待她就不能向往常那样随便了, 双方按官场礼仪拜见,互称大人。
张鲁生说:“今早本司在辽东的驻员李丁派了人来,据那人说李丁命他日夜兼程赶来给我拜寿。可我的生日早过了,李丁曾是我的亲随,不可能记错这点。我感觉蹊跷, 想请温大人帮忙考究。”
他传来那名信使,此人名叫王良, 是辽阳的普通军户。
柳竹秋问他临行前上司都对他说过什么, 王良回答:“李大人只说让卑职快些来向张大人祝寿, 还交给卑职二百两银子做寿礼。”
张鲁生已检查过银子及贺帖, 都无异常。
柳竹秋忽然想到一事, 忙问王良:“你是骑马来的?”
见他点头, 追问:“你离开辽阳时可曾受到关卡守兵严密搜查?”
王良又点点头,说:“辽阳这几日有匪患,各个城门关卡都查得很紧。卑职出城时也遭他们搜身,连包袱都被打开了。走时李大人叮嘱不可对外说是锦衣卫的人,卑职才没同那些人理论。”
柳竹秋命王良退下,向张鲁生峻色道:“张大人,此事恐怕不妙,我担心张钦和翁子壮要造反。”
王良是星宿名,位于西方白虎七宿的奎宿之北。在它旁边的星宿名叫“策星”。
《史记·天官书》载:“王良策马,车骑满野。”
意思是当天空中的王良四星排列成行,而策星位置在王良星之前时,天下将会爆发战乱。
“我估计李丁发现了张钦等人叛乱的苗头,但自身已受到监视,怕信使被关防的人查获,又找不可靠的人传口信,是以找了这个王良。让他骑马来京拜寿,借谬误引起您的重视,从而探究他的用意。”
张钦在辽东盘踞多年,根基极深,知道皇帝要清算他,必然不会束手就擒。
张鲁生未敢大意,即刻入宫奏报。
庆德帝不信张钦有这胆量,出于谨慎,命山海关以北的各卫所加强戒备,并且加派一路人马去捉拿钦犯。
四天后山东承宣布政司发来八百里加急,称张钦在辽阳起兵叛乱,杀死辽东都指挥使,并与鞑靼右翼首领安腊塔汗勾结,兵分两路南下。目前盖州至金州、大宁至沈阳中卫两线都陷入激战。
这场叛乱是唐振奇一手促成的,他获悉庆德帝下旨严查汪蓉案,预感张钦在劫难逃,怕受其牵连,派人去辽阳灭口。
张钦早收到风声,已在加紧谋划,途中遭遇刺客袭击,得亲信保护侥幸脱险。
他见皇帝和干爹都急着来索命,决心拼个鱼死网破,当夜袭杀辽东都指挥使,与翁子壮里应外合占领了辽阳。
二人明白单靠手里这点兵难以存活,于是投书安腊塔汗,联合他夹击汉军,承诺攻下京师吞并中国后将黄河以北的土地献给他。
军情传开,京师大震。
张钦手下的十万叛军尚不足惧,真正的威胁是安腊塔汗。
此人是蒙古黄金家族的后裔,十年前成为鞑靼右翼首领,手下有五十万人马,从开平卫到泰宁卫以北的数千里草原都是他的势力范围。
先帝时期蒙古三部长期争斗,放松了对本朝边境的滋扰,两国虽时有小摩擦,也还能维持大致的和平。
安腊塔汗统一蒙古右翼后,加紧了南侵的步伐,几乎每隔两三年边境就会爆发一次大规模的战事,双方死伤都很惨重。
距离上次交锋又过了三年,安腊塔汗时刻不忘卷土重来。认为这次张钦造反是天赐良机,悍然派兵响应。
此刻十万蒙古铁骑正在达里泊湖畔集结,准备进袭宣府。
朝野上下如临大敌,庆德帝急召群臣商议对策。各部司官员纷纷上书,举荐平叛保国的将领,贡献战术战略。
内阁从数以千计的奏疏中统计出一项明智的提案:建议朝廷派使节与安腊塔汗议和,避免两线作战,同时挫伤叛军锐气。
提出这一观点的人不在少数,只一人奋勇自荐为和谈使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