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回府 过新年啦(第3/4页)

为了这个,两派人已经在咸绪帝跟前吵了半天了。

闻言,张御史对谢殊拱了拱手道:“谢大人以为如何?”

谢殊淡声说:“此案并非我负责,我无权干预,还听几位大人所言。”

张御史却并不罢休,“既然陛下赐座,谢大人直言无妨。”

谢殊颔首推辞了两句,最终在咸绪帝首肯之下道:“那证词臣瞧过,确有不妥之处,为了公正起见,臣觉得理当重审。”

刑部的几位大臣这才反应过来,原来张御史和谢殊是一伙的。

刑部侍郎当下就道:“可证人证词皆有,如何……”

谢殊抬眸打断道:“证人证词皆有却翻案的例子也不少,连大人身为刑部侍郎,应该比我清楚才是。”

刑部侍郎还要再说,咸绪帝却挥手道:“既然锦衣卫也觉得有不妥之处,便该重审。”

刑部几位大臣一愣,不明白为何谢殊一说,咸绪帝便下了结论。

不等他们再说,咸绪帝道:“朕与谢殊还有话要说,众卿退下吧。”

刑部几人多有不甘心,但张御史已经跪下,高呼:“臣告退。”

无法,刑部几人互看一眼,跟着咬牙退了下去。

殿内一空,咸绪帝便冷笑出声,“这几个老东西,风声一出,就巴不得赶紧结案。”

说罢,咸绪帝抬手,“赐座。”

谢殊坐下来之后,咸绪帝自己收拾了桌案上的奏折,忽然一笑,“这次京城的风声是从你那里传出去的吧,为了给王严个下马威?”

谢殊站起身,拱手说道:“臣泄露此事有罪,甘愿受罚。”

“你这是做什么?”咸绪帝无奈,“坐下吧,朕还能真的怪你不成?”

直起身子,咸绪帝沉吟片刻道:“此次去庆安县,东西可拿回来了?”

谢殊将账本递了上去。

咸绪帝掀开一看,顿时大笑:“好好好,虽未抓到逃犯,有了这东西要你跑这趟也算不虚此行。”

咸绪帝连连赞赏,谢殊却突然单膝跪了下来。

咸绪帝一愣,还未说话,谢殊便沉声说道:“臣谢殊有一事恳求陛下。”

咸绪帝挑了挑眉。

等谢殊从皇宫里出来时,已经过了午时。

东昨将大氅给谢殊披上,犹豫着上前说:“您这是为了……”

谢殊抬手示意他住口,自己系上大氅的带子,翻身上马。

居于高处,谢殊看着马下的东昨,脑海里却全是戚秋红肿的眼眶。

戚秋白,染上红色便格外显眼,那日眼尾的红便是半天都不褪。

她是哭了多久,才能将眼睛哭的这般肿。

勒紧缰绳,谢殊缓缓吐出一口气,过了许久才道:“回府。”

*

终于到了年尾这一日,谢殊和谢侯爷都卸去了一身公务,赖在谢夫人院子里喝茶。

谢夫人院子里张灯结彩,檐下挂着红灯笼,谢殊和谢侯爷就坐在檐下,赏着雪。

谢夫人正教着戚秋年三十的晚宴应当如何安排饭菜,嫌屋子这爷俩碍事,赶了几次,却也不见谁起身。

无可奈何之下,只能眼不看心为静,好在谢殊还算识趣,跟着帮忙。

戚秋正在小厨房里盯着炖煮的羹汤,听到身后的脚步声还以为是谢夫人回来了,便笑道:“姨母,这是什么汤,闻着好香。”

顿了顿,却不听后面回话。

戚秋转头一看,却见身后立着的人是谢殊。

门口一片白茫茫,许是新年的缘故,谢殊身着一身红袍,站在飞雪前,肤如冰霜,棱角分明,眉眼却多了一丝温和。

见戚秋扭过身来,他一顿,随即走上前来说:“这是翡翠人参鸡汤,给你补身子用的。”

戚秋抿唇,“我不用补身子的。”

谢殊看了戚秋一眼:“瘦的都……”

瞥见戚秋的眼神,谢殊及时止住了话音。

戚秋瞪着他,闷闷地说:“瘦的都怎么了?又跟狗尾巴草一样了吗?”

谢殊一怔,随即低声笑了起来,“还挺记仇。”

净了手,谢殊替戚秋盯着羹汤,眸中映着灶台下的火光,身侧便坐着戚秋。

两人谁也没有说话,一左一右地坐着,厨房里一时静静的,只残留着外面的落雪声。

万般心事浮上心头,此时却是无声胜有声。

难得的独处,他们彼此都享受着这难得的安谧时刻。

外面风声赫赫,雪落不止,屋檐之上是厚厚的积雪,檐下的四角铃铛在呼啸的风下叮铃作响,屋内静谧而悠然。

到了晚间,席面张罗好。

府外面已经热闹起来了,随处可听爆竹声。

今日谢夫人筹备了一大桌子的菜,颇为丰盛。

伴着爆竹声声,坐在席间,谢夫人和谢侯爷都准备了压岁钱给戚秋,独独没有谢殊的份儿。

谢殊垂首哂笑一声。

用着晚膳,谢夫人对戚秋和谢殊说:“今日外面热闹,陵安河和长安街都有戏班子和舞狮舞龙的,你们也出去凑个热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