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82章 回府 过新年啦(第2/4页)

等宁和立走过来之后,谢殊将碗里的玉米粒尽数倒在了小毛的窝里,转身和宁和立进了书房。

书房的窗幔被挽上,雪色洒进来,里头一片亮堂。

宁和立冒雪前来,一身寒气,却一直乐呵呵地傻笑。

独自笑了一会,宁和立觉得没滋味,便拉着谢殊说:“还真有你的,你藏的这一手,直接打得王严措手不及。”

拽着谢殊,宁和立非要问个究竟,“你为什么突然对王严出手了?”

谢殊把玩着搁在书房里的短刀,刀刃锋利,带有寒光,他漫不经心地说:“不能一直让他躲在后面。”

宁和立笑道:“即便如此,突然对王严出手,这也不像是你的性子。”

谢殊没有接话。

宁和立凑近了一步,想试探一下谢殊的心思,问说:“事出突然,你不会是单为了还我一份礼才出手的吧,就没个私心,没个缘由吗?”

放下手里冒着寒光的短刀,谢殊退后一步坐在了书桌上。

脚踩着椅子,玄色衣袍四散,谢殊淡扯着嘴角,忽而笑了一声,“要何私心?要和缘由?”

他抬眸问:“对付这么个杂鱼,还需要什么私心缘由?”

这话说的张狂,却无人敢驳。

宁和立一顿,转身跟着坐了下来,也笑了。

笑罢,宁和立也不再啰嗦,拎着他那把冬日里也要随身携带的扇子去到谢殊放着贵重宝器的架子上,仔细挑看着。

摸着下巴,宁和立盘算着临走时能不能给谢殊磕个头叫声爹,趁机要走一个。

屋子里陷入一片寂静,只余下宁和立偶尔传来的窸窣脚步声。

谢殊垂着眸子,看向了身侧已经空了的碗。

碗里盛着的山药老鸭汤已经被饮尽,只残留淡淡的香气。

这是戚秋方才送过来的,亲自送过来的。

戚秋的眼眶有些红,神色萎靡,像是又哭过了一场,讨好又忐忑的将汤递给他,眼神里全是不安。

像是怕他撒手不管一般。

谢殊想着,自嘲一笑,没有私心这话他自己说着都不信。

站起身,谢殊咳了一声。

宁和立手里拎着一把长剑,问说:“怎么了,受寒了?”

谢殊没有回话,背对着宁和立,问道:“事情已经办好了?”

宁和立笑,“我还以为你能憋着不问呢。自然办好了,你谢公子还了我这么大一份礼,我要是不上心岂不是说不过去。”

摩挲着手里一直心心念念的长剑,宁和立心道一会儿就为了这把剑认谢作父一次好了,嘴上心不在焉道:“送信的人已经派出去了,你要我帮你找的人也在路上了,到了京城就第一时间送到谢府上。”

默了片刻,谢殊点点头。

*

等宁和立心满意足地抱着长剑走后,谢殊也披上了大氅。

东今这个耳报神跟着就过来了,“马上就要用午膳了,公子作何去?”

谢殊抬手拍了他一下,示意他去备马。

东今乐颠颠地去了,可等到谢殊跨身上马这才发现谢殊并没有带他的打算。

东昨跟在谢殊后面,也骑着马,等谢殊骑马冲出去之后紧随其后。

天上还飘着雪花,两人在风雪中远去。

东今气的在谢府门前直跺脚,可谁让他不会骑马,如今只能眼睁睁地瞧着。

干瞪着眼瞧了一会,东今却发现不对劲儿了。

……两人策马奔去的方向好像是皇宫。

东今顿时一愣。

年节时分,也无差事,又不用上朝,去皇宫里干吗?

东今满腹疑惑地回了府。

谢府的宅子坐落在皇城脚下,倒也不远。

红墙黄瓦错落有致,飞檐之上残留淡淡薄雪。

非帝王召见和上朝时间任何官员不能随意进出皇宫的,到了皇城脚下,谢殊翻身下马,取了令牌让侍卫前去通传。

两炷香后,前去同传的侍卫回来,身后还跟着一位太监。

这是常在陛下身边身边伺候的福公公。

见到谢殊,福公公行了一礼后,笑道:“陛下此时正在宣晖堂和张大人商讨襄阳王家的事,谢大人来得正好,陛下吩咐老奴领着您前去,也给出出主意。”

皇宫威严壮丽,金碧辉煌,一花一木皆尽善尽美。

福公公笑着在前面领着路,绕过银装素裹的御花园,将谢殊径直领去了宣晖堂。

里面的张御史和刑部的几位大臣正说着王家的事,出了分歧,两派谁也不让谁,彼此吵了起来。

咸绪帝看着,头疼地揉了揉眉心,却未加以阻拦。

两派人越吵越烈时,谢殊进来了。

咸绪帝顿时如释重负,坐直了身子,说道:“既然你来了,便坐下来听听吧。”

两派人因为如何处置王府家眷起了争执,一派认为证据确凿应该定罪抄家,一派以为证据尚有漏洞,应该再审一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