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4/4页)

恕罪?说的轻巧!

户部缺银这么多年,致和帝为了不加赋,连宫殿都多少年没有大修,结果你们一个个就是这样糟蹋民脂民膏的?难怪王子腾家查抄出来近千万两的银子。恐怕除了垄断海贸生意的进项,也有不少吃来的空饷吧?

现在岩亲王一案的几个重犯尚未问斩,原是等着将甄应嘉、王子服等押解回京,对过质之后再行处置。谁知这一等,竟是又给王子腾等出一桩罪该万死的新罪名。

王子腾此人,简直罪该凌迟!“此案交给三司,再审王子腾!”致和帝道。

刑部尚书、大理寺卿、都察院左右都御史齐声应是。

其实曾阔那个自辩是有道理的,兵部虽然掌全国兵籍、兵械,但在古代什么都靠人工统计的情况下,兵部是无法一一清点各地军队的实际人数的,能做到将退伍的、已故、受伤的兵士从花名册中勾去,不重复领军饷,兵部便算尽到了职责。但是此事太大了,京营才查十万人,吃空饷情况便已经触目惊心。兵部难免受到牵连。

致和帝看了一眼跪在地上的程阔和周骏誉。“很好,既然你俩都称自己只是失察,想来是不怕查的。苏卿,对此事你怎么看?”

苏丞相听闻京营里吃空饷的情况都达到了一成,也吓了一跳,走出班列道:“皇上,臣以为税赋来源为黎民百姓,不可浪费。然两位尚书自辩之言也并非无理,臣以为为今之计,当亡羊补牢。一是查封户部关于各地军饷发放情况的所有账目,用于核对;二是除了核对京营花名册外,亦要派巡按队伍巡边彻查各地守军花名册;三是为防舞弊,现在花名册之事不宜让各地驻军自查,当由都察院总揽此事。”

周骏誉和司徒硫听了苏丞相之言,已经脊背生寒。光是封存户部的相关账目和不让自查两项,已经绝了周骏誉的所有退路。

苏丞相之言自然有道理,但是都察院刚巡按了江南和德州仓回来,还有一部分人在盘户部的旧账,现在又要派出人手巡视全国,都察院的人又没有三头六臂,哪里忙得过来。

只是如此情形下,都察院左右都御史也不敢反驳啊。

致和帝问左右都御史意见的时候,两位御史都是先保证了一番为国出力是本分,都察院上下必定尽力而为,再委婉的表达了都察院人手不够。

这时候,张修走出班列道:“启奏皇上,臣有一建议不知可行否?”

致和帝道了准奏。张修接着道:“正如程尚书所言,朝廷兵多将广,让都察院一一巡查核对花名册,确然忙不过来。臣以为除了之前到户部帮忙整理账册的翰林们可加入这次巡查外,还可让各地监军、守军派出人手互查。”

现在德州仓失火的案子真相大白了,竟是有人蓄意纵火。张修还有什么不明白的,上回有人借陈御史之死弹劾自己未果之后,又将主意打到了自己儿子头上,简直是可忍孰不可忍!既如此,张修自然要反击。

古时候交通不便,朝廷为了加强对军队的控制,避免形成割据势力,专门设置了监军一职。监军代表朝廷协力军务,督查将帅,多为宦官担任。说白了,监军便是皇上放在军中的眼睛。

这些年四海升平,并无大的战事,监军一职便不显山露水,但是若是出了吃空饷过于严重的情况,监军也难逃其责。这等情况下,让一个地方的监军和守军抽调部分人手去查另一个地方的守军,这些人便是为了减轻自己的罪责也不会不尽力,而且几乎没有被贿赂的可能。

如此一来,不但大大减轻都察院的负担,都察院也可像在江南那样,将人手分组,同时在多地展开工作;还并不担心军队中的猫腻被掩盖。

张修不出手则以,出手便是让人生死相搏,多毒辣的手段啊。

“臣附议!”

“臣附议!”

文官们听了军中腐败至此,尽皆愤慨,自然附议者众。而周骏誉在这一片附议声中,都不知道自己怎么站稳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