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1章(第3/4页)

林如海走出班列道:“皇上,臣以为五常礼法不可废,信不可失,债不可免。然,诸位大人祖上皆是有功之臣,亦可酌情更改偿还欠银的方式。臣经过斟酌,若是偿还欠银本金五成以上者,剩余部分可按年偿还,现金、现银或粮食皆可,但为示公平,逐年偿还者,每年收所欠余额一成的利。”

说白了,这就是个简单的贷款还本付息偿还法,还可以提前还款。而且每年一成利,就是年利率10%,可比后世正规房贷高多了。但是古人赁出土地还收四五成的租,一成利在古代不算高。比之利滚利的印子钱,更是低了太多。

林如海此言的前半段一出,许多欠了银子的官员就觉心下一凉;再听这个解决法子,好歹有了缓和期,而且利息也不算重。许多官员尽皆附议。

致和帝在位这些年,为了不加赋,财政越来越吃紧,听了林如海这法子,既是朝廷不受损失,百官也同意,便道:“既如此,此事便如此办,林卿做个账册,择专人管理。”

林如海应是。

司徒硫楞了一下。他只是想着七八折的价格买便宜田庄、地铺,但是还没捡着漏便被林如海将门路堵死了。可比起这段时间的其他损失,这都不算什么。司徒硫只是奇怪,林如海哪来的这些稀奇古怪但又行之有效的想法。

清积欠的事就这么解决了,可算是皆大欢喜的结局。只有少部分卖了田庄的人很是后悔,但是一来出手不多,二来价格并不低,想想田庄虽然没留住,但也不用付那每年一成的利息,自我安慰一番便过去了。

这个‘还贷法’自然是贾赦告知林如海的。当时贾敬听了这法子之后,还有点惋惜为何自己已经还了大半的欠银,只缺十几万两了。早知如此,还不如多留本金,购入多一些产业。

不过转念一想,宁荣二府被通灵宝玉压了五年,索性将还银的姿态做足,反而以后更安全。现在宁荣二府在朝堂上重新峥嵘,没必要抱着眼前利益不放。两家各还六十多万两,至少在致和帝及其他勋贵人家眼中,宁荣二府都是被‘掏干’了,未必不是好事。

这下子,宁荣二府彻底摆脱了‘贾不假,白玉为堂金作马’的束缚,拿着新进的暗产低调下来。

清积欠的事方案定下来之后,朝堂上就讨论起了另一件大事。

关于重新整理军队花名册的事情虽然定下来了,到底是由近及远开始。贾敬以前一直在兵部坐冷板凳,才升了京营节度使,就算京营查出来什么吃空饷的事情,也是王子腾的罪责。所以贾敬一点心理负担都没有。

而且不管是贾赦兄弟还是林如海,都确定京营也一定有吃空饷的问题存在。古时候无论是户籍还是军籍,都是手写,太容易做手脚了。

这也是林如海在朝会上只提复核京营花名册的原因:一旦查出连皇城跟前的京营都有吃空饷的问题,致和帝一定会借而整顿地方。果然致和帝一听这个谏言,当场就拍了板。

现在京营自查已经过去了一段时间,果然查出不少吃空饷的事。

说完清积欠,贾敬便直接禀奏了:“启奏皇上,自朝廷定了复核京营各部花名册后,臣不敢怠慢,已经着人清点自查。到目前为止,清点了原定员十万人编制的部队,实际服役人数八万九千六百一十三人。空饷一万零三百八十七人。”

在没有电子身份证,没有什么指纹、人脸识别等等手段的古代,要清点十万人的花名册,和服役人员一一对应,工作量并不小。贾敬这工作效率算高的。

此言一出,朝堂上起了一片低哗之声,片刻又安静下来。

这可是京营,天子跟前,便敢伪造名册,领一成的空饷,地方上如何竟是让人不敢想。这些钱最终进了谁的口袋?就是都按京营这个一成空腔的比例算,全国数百万大军,每年都有数十万人的军饷被人冒领,这随手一算,是多大一笔银子啊。

明明朝堂上站着满朝文武,现在却静得落针可闻。

现在已经无人注意到时间流逝了,或许没过多久,或许过了许久,致和帝道:“周骏誉、程阔,你二人分作为户部尚书和兵部尚书,粮饷不查证清楚便发放么?”

周骏誉和程阔当场就吓得跪下了:“皇上息怒!”

息怒之后自然是要自辩的,周骏誉道:“皇上,每年各部需要的多少预算,皆是各部提计划,户部根据兵部提供的花名册按人头发放粮饷,此事……还请皇上恕臣失察之罪。”这次罪名无论如何是推不出去的,但周骏誉依旧用话术为自己减轻了罪责,我只是失察。

程阔亦是汗流浃背了,道:“皇上,我朝兵多将广,京营加地方数百万大军,每年各部守军提交花名册,兵部并不敢大意,新征入伍的兵士多少,退伍多少,死亡多少,兵部皆是一一核对过,也删减过一些重复名单,但是臣实在无力到军中一一核对。兵部在此事上失察,臣不敢自辩。但是京营花名册这些年皆是王子腾提交的,臣审核不严,求皇上恕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