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逆流(6)(第2/4页)
根据季节变化,以一年中最低的价格,大批吃进原材料。再以相对平稳的价格,均匀卖出成品。道理很简单,但除了游击队之外,方圆几百里谁也想不到这个点子,更没实力和组织能力来成批地开办制毡作坊。红胡子虽然不懂做生意,可经张松龄稍加点拨,便明白了其中道理。笑着点了点头,非常高兴地说道:“那就好,那就好,能够把货卖掉,你就可以放心大胆地去干。上头如果问起来,自然有我来应付他们!”
“怎么,上级部门有不同意见了?”张松龄非常敏感,立刻皱着眉头追问。
“肯定有。毕竟你做得这些尝试,都是咱们察北军分区以前从来没做过的。不光察北军分区,就是察南、河北那边的几个军分区都算上,咱们也是蝎子粑粑,独一份!”红胡子不想隐瞒,有什么就说什么,“但是咱们既要发展,又不能像军阀那样盘剥百姓,不自己想办法赚钱,难道还等着中央政府发军饷么?!甭说中央政府发不下军饷来,即便有,能有几毛钱落到咱们头上?!”
“这倒是!”张松龄被红胡子的说法逗得低声而笑,心里头,却依旧觉得不太舒服。军分区那边这么快就有了不同声音,肯定是游击队里头有人主动向上级部门反映了情况。否则,以双方之间的距离,游击队内部发生的事情传播到军分区,至少得两三个月甚至更长时间。到那会儿,自己的毡子生意已经做到口里去了,根本不可能再轻易停下来。
“有反对声音不怕,咱们可以用事实来说服他们!怕的是没反对声音,却悄悄地下绊子!”猜到张松龄心里头会有疙瘩,红胡子拍了拍他的肩膀,笑着开导,“我们八路军的干部,也都是吃米长大的。不可能所有人的想法都一样,那样,每个人就成了拴着线的皮影了,根本不可能是活物!你只管放心大胆地去干,我负责跟上头打嘴皮子官司。只要咱们站住理儿,即便上头有不同意见,我也有把握让他们无法干扰到作坊的正常生产!”
“嗯!”张松龄点点头,轻轻出了一口长气。不知道怎么的,心里头就想起了当年老二十六路特务团在核桃园跟小鬼子死拼,以黄副司令为首的一群人在背后给特务团下刀子的事情。那场经历,让他彻底认清了人性之卑劣。从此以后,再也不敢轻易相信别人。
红胡子心里头倒没那么多弯弯绕,介绍完了上头对作坊的关注,又继续问道:“村子里的百姓们反应怎么样,愿意进作坊打工么?你打算怎么给他们结算?!”
“还行!”说起实业方面的事情,张松龄心情迅速又好了起来,“按照事先商量好的,咱们出资金和技术,村子里出场地。产品由咱们统一收购。赚到钱后再扣除垫付的成本,利润三成归村委会支配,七成上缴到游击队。村子里的工人按天算钱,每天上午和下午各干五个小时,中午两个小时回家吃饭休息。大工干一天给发三角钱,小工给一角五。若是加班的话,工钱再按小时折算。一个月最多工作二十四天,休息六天。工钱先由咱们游击队垫付。”
“那一个月辛苦下来,最多才能赚到七、八块钱啊。”红胡子在心里迅速计算了一下,有些不安地说道,“会不会少了一点儿?擀毡子可是个体力活!”
“比起口里那边的工厂来,肯定是少了。”张松龄笑了笑,轻轻摇头,“但比起种地,还是强出了许多。您甭看这边家家都有自己开出来的荒地,可忙活一整年下来,每个壮劳力扣除了口粮,也就能赚七、八块大洋的样子。给咱们工厂干,一个月差不多就能顶一年,所以咱们不愁招不到工人。我现在招工,是优先照顾家里头有人参加了咱们游击队的,剩下的名额,才交给村委会去分!”
“这……”红胡子还是觉得张松龄定的工钱有些黑心,但游击队自己的情况在那摆着呢,也不可能赔了本钱去赚吆喝。想到此节,把又是把心一横,大包大揽地说道:“就按你的方法办,等将来赚到了钱,再想办法补偿工人们一些就是。”
“等骨胶作坊和熟皮子作坊开起来就好了,这两样利润更大,也更容易向口里来的商人出货。眼下我的想法是,先通过擀毡子,让村民们接受作坊的存在。然后,再利用毡子作坊培训出合格的工人,然后再建立新的作坊。由容易到难,循序渐进。等到将来,甚至连子弹复装,都可以交给村子里的专门作坊来干。咱们提供技术和废旧子弹壳,然后收购成品就行。可以节约下战士们很多时间!”张松龄想得很长远,耐心地向红胡子介绍。
前面的一些安排,红胡子早有印象,听得连连点头。听到了最后一句,却被张松龄的大胆吓了一跳老高,“怎么,连子弹复装,你也准备交给村民来做。他们,他们干得了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