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卷 在朝鲜 第十九章 成军(第7/9页)

饶是他权术纯熟,世途通达,眼前的场景,却是他未曾见,甚至未曾想过的!

这还是大清的军队么?

徐一凡大步走到了木台中央,转身向着自己麾下九千虎贲,啪的就是平胸一个军礼。底下整齐的一声巨响,却是九千人同时立正回礼。

徐一凡绷着一张脸,似乎也是为了藏住他的心潮澎湃。

这是他的军队,他的心血,将来这个国家,这个民族的骨干武力!他的孤心苦诣,他来到这个时代的孜孜以求,终于看到了成果。这种成就感,在原来的时代,再活十辈子也无法享有!

大丈夫,不可一日无权啊……

他猛的扯开了嗓子:“禁卫军于癸巳年七月,成立于微子去国之壤,我华夏隔海之滨!这里山水之间,两千年中,我华夏健儿曾经在这里流血,在这里战斗。两千年后,我又带着你们这九千虎贲,举起了我们的军旗!我们屏障着自己的母国,我们在这里炫耀我们的军威国威,我们就在这儿!”

士兵们大部分还不能理解徐一凡话中的意思,他们只是为了自己这个英武的主帅而热血沸腾。他们只知道他们的统帅是如此与众不同,似乎给他们一种模糊的希望,一个追随到底的冲动。至于军官,早就想扔掉军帽,大声呐喊了!

袁世凯悄悄的擦着自己的汗,心里面七上八下,已经完全没有了任何想法。

这种东西,是他无法理解的。这种偶像的竖立,个人崇拜的建立,只让他觉着恐惧,还有一种深重的无力感觉。

徐一凡看也不看他,根本不想介绍这位禁卫军的帮统。大声朝后招呼:“将禁卫军军旗,拿上来!”

台后脚步声响亮,却是溥仰和七名戈什哈,捧着七面卷起的军旗正步走了上来。啪的一声整齐的齐响,七个人象钉子一样戳在徐一凡面前。

徐一凡一句话也不说,先从溥仰手中接过一面军旗,猛的抖开。似乎连老天这个时候都被震撼,骤然风起,将他手中大旗舒卷飞舞。

禁卫军,毫无疑问将用龙旗。可是这面龙旗,却不是大清那个已经成列国笑柄的黄色三角国旗上面呆板匠气的金龙,而是一条造型古朴,线条简单,舒爪张牙的苍龙!

徐一凡仰头看着旗帜,所有官兵也都看着旗帜。一时只听见旗面猎猎飘舞的声音。苍龙上下翻飞,好似活物。

东方这条巨龙,被拔掉爪牙,蜷缩于地下,到底已经有多久了?

战龙在野,其血玄黄。

“这就是我们的军旗,我们的象征,我们的灵魂!这面旗帜存在,就代表我们这支军队,不管名称如何变幻,不管多少人死去,这魂魄,将永镇国土!禁卫军第一镇,成军!”

九千顶军帽全部抛起,九千个嗓门同时呼喊,冲着旗帜,冲着徐一凡:“成军!成军!”那些北洋老学兵,那些从南洋追随而来的热血青年,无不热泪盈眶。

他们终于有了可以追随,可以扞卫的旗帜!

徐一凡笔直的站立在台上,手中握着军旗,在许多人眼中,已经分不清他和军旗的区别了,似乎就是一个整体,而且将永远存在下去。

国人并不是没有热血,只是有人不懂得激发。对于满清统治阶层来说,他们甚至要压制这从血脉深处流淌出来的热情。他们只需要人们效忠的天良而已。

还有六面军旗,两面左协右协的协军旗,仍然是苍龙旗面,只是一个亮左爪,一个亮右爪。四面标军旗,更是只有番号在上面。但是每一面旗帜授予,都让底下官兵们声嘶力竭的欢呼。

他们将分配到不同的旗帜底下,他们的魂魄,也将附在这些旗帜之下!

禁卫军左协协统,李云纵。禁卫军右协协统,楚万里。

禁卫军左协一标标统,张旭州。禁卫军左协二标标统,从邓世昌那里投奔而来,这两个月同样接受了全部训练的陈金平。

禁卫军右协一标标统,张威。禁卫军右协二标标统,同样北洋学兵出身的刘畅。印尼平乱当中,他是楚万里那队的,负伤还重过李云纵。

连一个袁世凯的随员都没有。而袁世凯看着一个个军官上来领旗,也只有咬着牙齿微笑。这样的肃杀激烈的气氛之下,他连抗议的勇气都没有了。

溥仰也呆呆的看着他曾经捧着的军旗,在他手里的时候,他丝毫没有感觉。现在看着旗帜,似乎眼眶也有些热热的。他偷偷擦了一下眼睛,戴端正军帽。突然心里总觉着有丝不安。好像总有什么地方不对。

刚才徐大人,提到大清没有?提到皇上没有?

好像只是说了华夏什么的啊……还有什么微子之壤,血脉魂魄的……这事儿,要不要详详细细的告诉姐姐?

不过不管怎样,这感觉,置身其中,比当一个宗室混混,强太多太多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