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11章.长河落日 第52节(第6/7页)

李弘很为难。大儒们希望李弘能利用自己的权势威慑朝廷,让今古文经学一直存留于世,但李弘不想让自己的权势凌驾于朝廷之上,他尊重和相信朝廷的决策。

李弘想了很久,最后给诸位大儒各自写了一封言辞恳切的信。天子四年后主政,长公主也好,我也好,辅弼大臣们也好,都要还政于天子。而这四年时间内,今古文经学的地位暂时还不会遭到新经的打击。所以官学的事,还是将来请天子决断吧。

丞相李玮的书信很长,洋洋洒洒,显得心情极为顺畅。他对大将军说,新制实施后,他有绝对的把握让朝廷的财赋在一年内翻倍。

按照他的估计,十月秋收的时候,朝廷基本上可以控制盐铁价格,这样就能提高谷价,一来可以增加农夫们的收入,提高农夫们种田的热情,二来可以让朝廷得到更多的粮食。

“入粟拜爵”的律令颁布之后,各地富豪们响应积极,预计两到三个月内,边郡就能得到大量的粮食,而骠骑将军鲜于辅大人也就可以对北疆、辽东的叛逆们展开攻击了,西疆各郡的形势也能暂时得到缓解。不过,考虑到鲜卑人扶罗韩和射隆的实力比较强悍,汉军动用的军队较多,三万人以上规模的大战还是要等到秋收之后展开为好。

李玮对朝廷庞大的债务问题耿耿于怀。他有个设想,西疆现在人口少,地多,要想迅速恢复只有移民屯田戍边,但短期内想迁移人口到西疆,可能性微乎其微。谁愿意到那么贫瘠的边疆去?当年孝武皇帝为了移民戍边,想尽了办法,效果很差,最后帮他解决问题的告缗令。告缗令让中小商贾都破产了,很多人还因为被人诬陷获了罪,这些人和他们的家眷、奴仆最后都被强行迁到了河套、河西一带屯田戍边。当然了,这个办法朝廷不能用。

朝廷当初在赊贷的时候,曾和大门阀大商贾有个约定,朝廷可以用其它同等价值的东西偿还这笔债务,可以是谷粟,也可以是绢缯,所以李玮打算钻这个空子,把债务全部转成河西四郡的三十年土地租种权。

大门阀大商贾如果不去河西耕种土地,这笔债务就算他们自动放弃了,他们如果愿意去种,愿意派遣雇农、田僮、奴仆去开垦,朝廷可以给予很多的优惠,各方面的优惠。如此一来,迁移人口和屯田戍边的事解决了,朝廷背负的庞大债务去掉了,粮食和财赋也有了,一举多得。

另外,此策对朝廷坚守西疆的策略也有好处。这些大门阀大商贾为了保住河西土地上的粮食,为了保住自己的利益,就必须和朝廷保持一致,坚决戍守西疆,将来还要远征西域,否则他们的钱财就烟消云散了。

不过,这个债务转土地租种权的事,便宜都让朝廷占了,大门阀大商贾们短期内只有投入,没有产出,只能盼望着长远效益,却没有任何短期效益,而他们要想得到长远效益,边郡的戍防就成了重中之重。所以,此策若想逼迫大门阀大商贾们同意,首先就要确保西疆的稳定,这样一来收复西域的事就显得非常急迫。其次,除了迅速稳定北疆外,还要尽快南下展开攻击,最起码要把徐州打下来,以便增强朝廷的威信和威力,让朝廷和这些大门阀大商贾们商讨此策的时候,可以拉下脸来威胁他们,你干也得干,不干也得干,否则我让你尸骨无存。

李弘哈哈大笑,众人都很奇怪地看着他。

“你们看看,你们看看……”李弘高兴地把李玮的书信递给贾诩、傅干等人,“仲渊太厉害了,怪不得现在成了过街老鼠,人人喊打。”

贾诩匆忙扫了一眼,拍案称绝,喜笑颜开,“好计,好计啊……西疆的事解决了,河西的事也解决了,这个办法太好了……丞相大人真是天才……”

李弘郁积在心里的忧愁和阴霾一扫而光,他很激动,有些失态地一把搂住坐在身边的小天子,郑重其事地说道,“陛下,你要记住,大汉可以没有臣,但绝对不能没有丞相大人。大汉的中兴大业能有今天的成就,丞相大人居功至伟。”

小天子很郑重地点了点头,“朕记住了。大将军,既然丞相大人才智超绝,他为什么不是朕的老师?”

“这个……”李弘抑制不住兴奋,大声笑道,“因为他太聪明了,得罪了很多人,仇人太多,个个都想杀他。如果陛下也像他一样,将来还如何出京统率大军征伐西域?”

“哦?”小天子摸摸脑袋,“原来这样,那还是笨一点好。”

众人开怀大笑。

“看样子,丞相大人又要遭人刺杀了。”蒋济放下书信,担心地说道,“现在恨他的人太多了,朝野上下人人称其为本朝第一奸佞,此策若出,恐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