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贰卷【乱世豪雄篇】第8章.箭在弦上 第11节(第5/6页)

“计口授田制和新的赋税制已经实施两年多时间了,效果非常好。如果殿下再坚决而迅速地推行土断和课租荫户之策,那么,一年半时间后,朝廷应该可以打得起这一仗。”

长公主低头想了很久,等她抬起头时,神情已经变得非常的坚定,“好,我们用一年半时间准备中原大战。”

“我至少需要二十万军队,需要大约一百五十万民夫,需要支撑半年的粮草军械。”李弘望着长公主,报出了一连串的数字,“河东方向的军队将来要攻打关中、关西和洛阳,还有可能要到西疆征伐,所以河东方向的军队不能征调,因此……”

“你要去大漠调兵?”长公主吃惊地问道。

“胡族诸部居住在大汉的疆域上,得到了大汉军队的保护,享受到了大汉子民的待遇。他们安稳无忧地生活在大漠上,都是因为我大汉的恩赐。”李弘口气严峻地说道,“当他们受灾的时候,大汉给他们赈济,让他们逃离了死亡的灾祸;当他们遭到敌人攻击的时候,大汉铁骑奋勇鏖战,保护他们的家园和牧场;今天,当大汉需要他们的时候,他们应该骑上战马,追随着大汉的战旗,浴血奋战。”

“但是……”

“没有但是。”李弘用力一挥手,“殿下,土断之策实施之后,大漠上所有归顺大汉的胡族诸部都将编入户籍,他们都是我大汉的子民,他们都是我大汉的铁骑,他们都将为大汉社稷的稳定而流尽最后一滴鲜血。”

夕阳下,长公主挽着李弘的手臂,偎依在李弘的身边,缓缓地走在初秋的晋水河畔。

“这里真漂亮。”长公主目不转睛地看着红彤彤的夕阳,娇声说道,“我给你挑的宅院不错吧?这里又有山又有水,还能欣赏到这么美丽的景色。皇宫里哪有这么漂亮?”

“殿下既然喜欢这里,有空就过来住几天。”

长公主的脸霎时就红了,娇艳欲滴。李弘心中一颤,急忙解释道:“我是说,我很长时间不在家,你可以……”接着他马上意识到自己的话说得更错了,竟然连君臣之间的称呼都变了,“臣失言,请殿下……”

“好了,我听你的就是了。”长公主虽然娇羞难当,但看到李弘惊惶的样子,还是忍不住笑了起来,“我有时间就过来陪陪两位姐姐,看看两个孩子。你既然不愿意让她们经常进宫,那我只好降贵纡尊,亲自上门了。”

李弘不便再说什么,伸手把长公主轻轻地抱进了怀里。

“你还怨我吗?”

“无论殿下做什么,臣都不会怨你。”

“可我很害怕。”

“吕布将军这几天就回来了。赵云、玉石两位将军已经奉命调回晋阳。颜良将军这个月肯定打不下河内,他和田畴很快将返回晋阳。另外,张燕将军办完青州的事后,也会快马加鞭地赶回来。鲜于大人虽然走了,但徐荣大人还在朝中。”李弘凑到长公主的耳边,轻声说道,“即使我死了,也没人可以伤害你。你依然可以带着他们平定天下,中兴大汉。”

长公主紧紧抱住李弘,泪水悄然滚落。

****

接下里的几天非常繁忙,长公主、大将军李弘和公卿大臣们聚在尚书台,通宵达旦地商议新官制。

内朝的侍中寺负责宣布政令,接呈奏章。东寺、西寺因为都是宦官,被排除在政事之外。侍中寺的长官是待中。

中朝的中书监负责掌赞诏命、记会时事、典做文书。长官为中书监、中书令。

中朝的尚书台从少府脱离,成为独立的机构,由尚书令、尚书左右仆射、和五曹尚书、二十五部尚书郎组成,但职权并没有变化,依旧是中枢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核心机构,负责上传下达天下奏章、撰写皇帝诏书、参予国政决策、掌管朝廷官吏的选用、审理刑狱疑案、主断狱事等等。

不过,随着尚书台的迁出,长公主必定会倚重中书监,中书监将逐渐成为中枢决策和发号施令的核心机构。这是没办法的事,长公主不可能经常出宫到尚书台召集大臣们议事,她只会召集大臣们到宫中的中书监议政。

外朝由丞相、太尉、御史大夫三公、太常等九卿、执金吾等诸卿、司隶校尉这个直属皇帝的监察机构等府衙组成。

至此,新官制初步议定。

在大司马大将军李弘离开晋阳的前一天,长公主以天子名义下诏,拜封朝廷大吏。

拜蔡邕为丞相、徐荣为太尉、刘和为御史大夫。

拜鲜于辅为左卫将军戍守幽州。

九卿变动较大。转拜崔烈为太常、钟繇为大司农、张燕为光禄勋、吕布为卫尉、赵云为执金吾。拜玉石为司隶校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