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章 帝国裂变(17)(第5/5页)

如今中山国基础农具大体全数更新为铁制农具,收割器具、脱粒器具普及到乡,这大大减轻了女人们的负担。

但如今情况虽然比之前稍稍好了一些,可要说有每天一两个小时的空闲时间去学堂那肯定是不可能的。而且北平县的布局也不如卢奴县那么规整,基本找不到人流最方便聚集的地方。

县丞也非常遗憾,如果可以他当然也希望自己治下百姓能够得到教育,但如果情况不说清楚,到时候翁主开了学舍,一个娘子也没有来报名的,情况更为严重。他总不能强制性让女人放下手中工作来充场面吧?

哪知道陈娇思考了片刻后还是打算试试,她骨子里就有一股子不服输的劲头。

而且办法是人想的,大不了这里的教学时间改成傍晚,天气暗了女人们总不用做农活了吧?

怀抱如此天真的想法,她派人雇佣了走卒帮她去做调查报告,哪知道调查报告还没怎么统计,在结账的时候却是出了问题。

陈娇开出的价格是三份报告一文钱,这些人都是包工头领了一堆的问卷然后再找若干小工发下去,在最后结账时候数量就极为可观。

发钱的管事见这些人一文钱一文钱地数,便提醒了一句国家有规定铜钱都有重量,像这种大数额的情况其实只要称重就行了。

哪料他话一说,当地人表情立刻就变了,此后这些人便一脸好奇地请管事帮他们算一下得有多重,再试着称量,末了离开时却是表情极为古怪。

而这一幕就落在了恰巧过来找陈娇的张汤眼里。

张汤多敏锐啊,他当即觉得不对,便想法子去街道上搜集了一些铜钱,回来一称,他和陈娇都变了脸色。

中山国有铜矿这事两个人都知道,但他们到得晚,并不知道中山国的铜矿并没有用来制造供当地流通的货币,这下两人都以为市场上这些缺斤短两的铜钱是夏安然所制。

关于这事怎么处理,张汤和陈娇之间也有过好一番争论。张汤觉得这是中山王的地盘,如此大规模的假币他不知情是不可能的,但陈娇觉得卢奴县使用的钱币分明就是分量充足没有问题的,他们这次拿来发的就是卢奴币。

而且中山国自己有铜矿,产量充足,根本没有必要偷工减料,这应该是当地人融币重铸,和表兄没有关系。

双方谁都说服不了谁,张汤决议暗查。陈娇又气又急,又不敢走官方通道,生怕惊动这些欺上瞒下的“贼子”,于是灵机一动派人投了信箱,硬生生地把他那个在现代受了不少刑侦片荼毒的表兄给吓了一大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