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六回骨肉团圆如隔世亲恩须慰缔良缘(第6/8页)

杨滔顿了一顿,接着说道:“我们父子到了临安,其时秦桧已死多年,但当朝的宰相,却仍是秦桧晚年所提拔的党羽魏良臣。这个魏良臣名为‘良臣’,实是奸臣。他碍着我们杨家的勋望,不能不安置我的爹爹。但我爹爹不肯献媚他,于是得了一个五品‘签事’之职,拨在淮右一个小县给淮阳节度使练兵。像这样的练兵官在一个节度使之下有十几个之多,练成的兵每年都要交出去的,亦即是说,负责练兵之人并无兵权,他只是为人作嫁而已。

“本来倘若所练的兵用于抗敌那也很好,我的爹爹并非争权夺利之人。但结果经他的手所练成的精锐之师,尽都用于‘袭匪’,而所谓‘匪’,又只是一些无以为生,不堪暴政,迫得‘铤而走险’的百姓!

“这样过了几年,爹爹灰心极了。因此他不要我在军中任职,要我多学些本领,希望朝政更新,待时而用。裴大侠和我爹爹交好,于是收了我做峨嵋派第三代弟子。

“时光流失,我们到了江南,不知不觉已是十年有多。这一年金主完颜亮要‘立马吴山第一峰’,亲自领兵,要讨平江南。满朝文武,都作投降的打算,敢于统兵抗战的,只有虞允文一人。虞允文当时只是一个中级将领,有兵不过万人。而完颜亮的大军号称百万!”

李思南道:“你说的这位虞允文可是在采石矶大败金兵的虞元帅?”

杨滔道:“不错。你们在沦陷区的也知道了?”

李思南道:“这一场惊天动地的大战,我们怎能不知?金虏虽然极力掩瞒战败的消息,但民间却是奔走相告,人人都知道完颜亮的百万大军在采石矶全军覆没。但我们却不知道虞元帅只有这么一点兵,一万新兵对百万久历沙场的强虏,‘以一当百’还不足以形容双方的强弱悬殊,这个仗不知是如何打法?”

杨滔道:“依靠老百姓嘛!虞允文虽然只有一万新兵,但战事一起,各方民军都来助战,江北的义军也大举响应,截断金虏运粮的道路。这样一来,完颜亮的百万大军反而陷入百姓的包围之中,就像瓮中捉鳖一样,叫他们一个也逃不掉。

“这次采石矶之战,我的爹爹也尽了他的一份力量。当时他刚好有三千名业已训练期满的新兵,本来要拨给淮阳节度使拿去‘袭匪’的,他看到了虞元师号召百姓抗金的檄文,就把这支新兵开到采石矶去了。”

李思南道:“这不是违抗了朝廷的命令吗?”

杨滔道:“当时正是战事最吃紧的时候,打败金虏要紧,爹爹早已是把个人荣辱、甚至是连生死也置之度外了!”

李思南拍掌赞道:“好,这才是大英雄大豪杰的襟怀!”

杨滔道:“不,我爹爹说:‘天下兴亡,匹夫有责。’他做的只是一个普通老百姓所应该做的事情。”

李思南点了点头,说道:“不错。如果是换上了我,我也会这样做的。”

跟着又眉飞色舞地说道:“这一仗打得漂亮极了。有个笑话,也许你还不知道呢。我们在沦陷区的百姓,大家都把完颜亮叫做‘完颜暗’。”

杨滔笑道:“有这么一个说法?”

李思南道:“据说完颜亮在出兵之时,曾做了一首诗,诗道:‘万里车书尽混同,江南岂有别疆封。提兵百万西湖上,立马吴山第一峰。’他以为他的百万大军,投鞭足可断流,一定可以吞并江南、统一天下的了,哪知身败名裂,不但全军覆灭,他自身在逃命途中也给乱军杀了。所以百姓说他毫无自知之明,不配称‘亮’,只能叫做‘完颜暗’。

“但是北方的百姓也很失望又很奇怪,为什么虞元帅在大败金兵之后,不乘胜收复失地。”

杨滔叹口气道:“这是因为临安小朝廷的皇帝也是一个昏君!‘十二道金牌’的悲剧在虞元帅身上重演了!”

“十二道金牌”说的是岳飞的故事。当年岳飞大破金兵于朱仙镇,正拟直捣黄龙,却被宋高宗连发十二道金牌召回,其后就给秦桧以“莫须有”的三字冤狱害死了。

李思南听了这话,大吃一惊,说道:“虞元帅也给奸臣害死了么?”

杨滔说道:“虞元帅的‘命运’较为好些,这也是因为魏良臣碍于清议,不敢把他打下冤狱的缘故。秦桧死后数十年,兀今仍是受人唾骂,魏良臣不能不有些儿顾忌。故此他只是假借君命,把虞允文召回,明升暗降,让他做个京官,剥夺了他的兵权。”

李思南慨叹良久,说道:“陷害忠良,古今如出一辙。但不知令尊又如何了?”

杨滔双目蕴泪,说道:“我的爹爹名位不及虞元帅,魏良臣对付他的手段就狠辣得多。他加给了我的爹爹两条大罪:一是擅自调兵,二是私取官粮。我爹爹那次带兵到采石矶打仗,朝廷是没有粮草发给的,只好在经过的州县,借用公粮。以为事急从权,朝廷可以追认。哪知过后魏良臣非但不准报销,反而给我爹爹加了罪状,要他赔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