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十回 云锦袈裟(第10/20页)
方冀不慌不忙地道:“第一件事,章逸的锦衣卫弟兄和朱泛的丐帮弟兄,要全时盯住鲁烈他们的动静。第二件事,要郑学士建请建文下令,严查京师十三门出入的人等,尤其要注意有无京师中的官员、军官、富商、京中有影响的僧尼潜行出城,有无可疑人士从外进入京师。第三件事最为重要,便是由章逸找几个人火速规划几条紧急时的逃亡路线。这事朝廷原该已有腹案,正所谓未虑胜先虑败,但老夫相信朝中无人敢做此规划,兵部尤其不会去做。咱们明日就要决定方案,分派紧急行动时个人该负责的工作,务必做到事发时人人就位,各行其当行,才能达成任务。”方冀一口气说到这里,他看众人无一人有异议,便接着道:“诸君,老夫希望永远不需要用到这逃亡计画。”
大家沉默了片刻,郑洽起身拱手为礼道:“郑洽今日见识到了江湖中对大事的谋划布局,看来并不亚于朝廷的水准,佩服,佩服。”
那丐帮的魔剑伍宗光哈哈笑道:“郑学士此言显得坐井观天了,大明的朝廷便是从江湖草莽中打下来的。朱元璋在郭子兴义军中,不就是个饿得活不下去才铤而走险的和尚头?郭子兴的红巾军不全都是来自江湖草莽么?至于明教,打蒙古人时明教立下了多少汗马功劳,还不都是江湖豪客、武林高手?方军师策划行军打仗,是真刀真枪干过的,岂会不如当今朝廷里、兵部里那些无用书生?”
郑洽觉得尴尬,但心中不得不服。方冀还了一礼道:“老夫方才说过,城防军事方面,朝廷自有徐都督等人负责,但在如今形势不利的情况下,应变之计不可不缜密策划,以防万一。”
然而方冀和章逸都猜错了,一天过了,朱棣按兵未动;三日过了,朱棣仍然按兵不动。他扎在龙潭的大营,每日都有周遭地方的小军队来降,希望加入胜利的一方。燕军歇了三日,军容军备都整顿得焕然一新,但就是按兵不动。
京师朝廷里各种谣言又起,有的官员以为割地求和的谈判已经生效,燕王得了大块新封地,愿意收兵;有的说建文答应清君侧,要按朱棣提出的名单,将单上有名的人缚进燕营任朱棣处置,以换取燕军退兵;民间还有谣言在偷偷地散播,说建文同意逊位,让位于叔叔朱棣,以仁心化解一场京师大战,以保数十万军民性命,以全祖宗社稷不被分裂。这些谣言沸沸扬扬,锦衣卫每天蒐集这些朝野传闻上报,除了显示京师人心惶惶,朝廷却没有任何动作。
朱棣率大军在龙潭按兵不动已过了四天,众说纷纭谣言满天飞。只有建文自己知道,朱棣在等什么。
他每天问兵部勤王的军队到了没有,得到的都是令他失望的答案。援兵不来,城里精锐之军已送到前线,灵璧一战消耗殆尽,剩下的部队士气低落,实难靠他们抵御燕军,唯一能依靠的是,环城七十里的坚固城墙。这是太祖朱元璋监造的大明长城,没有一块砖敢偷工减料。那么朱棣在等什么?
建文知道,他在等建文自我了断。不管是逊位或是自杀,都能消除朱棣造反弑君的恶名。建文深知这个野心勃勃的叔叔,他要在历史上记载:建文帝身边奸臣当道,乱改洪武旧制,造成大明灾难。燕王发兵靖难旨在清君侧,不在夺皇位,而建文自知失政,遂以皇位让给能干的四叔,实乃顺天应民,天下之大幸。至于如何让位,是主动逊位还是自杀,倒是可以商量。
和谈使节李景隆等无功而还,援军久候不至,建文把自己关在内宫里苦思出路,半日不见大臣。齐、黄二人在外募兵未返,方孝孺急得有如热锅上的蚂蚁。郑洽赶到章逸寓所来听城破的应变计画时,他深深地感受到:京师已成无援的孤城了。
然而,此时仍有两个人急着赶到南京来给予援手,这两人是傅翔和完颜道长。
这段时间他们待在武昌一带,傅翔和完颜道长两人一面云游胜景,一面切磋武学;阿茹娜则在汉水两岸行医济世,很快就赢得了武汉一带民众的赞誉。乌茹女医之名在民间传开,仁心仁术,救病济贫,谈起乌茹女医,好像在谈女菩萨。
武林盟主钱静每隔两日便收到京师来的飞鸽,京师的情势都在她掌握之中。当她接到朱泛的报告,得知燕王大军已经到了龙潭,便急召傅翔商量。钱静特别担忧南京保卫战一旦开打,锦衣卫中与朱棣早有勾结的武林人物,包括天竺来的高手,将会以鲁烈为首发动内应,章逸这边如果加以反制,是否会将天尊和地尊引出来?
钱静手中拿着刚才收到的飞鸽传书,朱泛在小布条上用针尖般的细笔写着:“燕军即将攻城锦衣败类蠢蠢欲动未知二尊动向如何傅翔速来。”她对傅翔道:“南京吃紧了,你快赶去吧,说不定就要变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