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谪居
“……准、准、准,准尔还俗嫁夫君。脱袈裟、着罗裙,出空门、入凡尘,免得僧敲月下门……”
七月的浔阳,郁闷而燠热。在老街口的一个四四方方略显破败的小院花厅里,歌声方落,一个面色微黄、身材干瘦的男子便抢先鼓掌笑了起来。他脸上的神色倒还欢愉。厅堂上演的是一出小戏《思凡》。那戏子的长相平常,难得的是她神态间那一份娇媚之态——毕竟如她这样肯真的剃个光头来演尼姑的倒也少见。据说她本来就是姑苏城外苦念庵的尼僧,因不耐清规,先被一个朝中大佬包养,后来流落出来,就当真改行唱起戏来。她这个光头倒也剃得别致,所以前月一到浔阳,便受追捧。今日她也就在这浔阳城的府衙后园里,为几位浔阳城里的执守演出这么段她最拿手的半黄不黄的小戏来消愁逗闷。
那三十出头的男子脸上一副疲倦之色,不知是天太热还是院中那半开不败的花气在他脸上氤氲出一层隔障,让人对他的面目有一种看不清楚的感觉。他名叫陈去病,现任九江团练使。说起这浔阳之地,在前朝治下,倒也是一个兵家重镇。可是到了今日,却已经武备松弛,九江团练所属之部也只剩下了不到一千的兵士。
除了他,厅中还坐有两个人。一个身材微胖,相貌昏聩,却是这城里的执政、浔阳守张洵。另一个满面公文气,黑黑的肉脸不知是因为没有洗净还是整日被案牍熏的,直要流淌下墨汁般似的,他却是这城里的通判顾刚文,执掌刑律之事。
那浔阳守张洵趁陈去病抬脸大笑之际,偷看了他一眼:这小子,原为朝中炙手可热的兵部要员,如今谪居浔阳已历七年,不迁不调,困守不动,在他这个官场老狐狸看来,已甚是稀奇。更奇的是,他见过他治下之军,那份军容整肃,就算在他这个不解武备的文官看来,也是放眼两江少有的精兵了。可这时他看着陈去病面上那一副病恹恹、萎靡靡的神气,一时不由觉得,那浔阳城外,名为“匡辅”的兵营简直似一场不切实际的幻梦。那真是这个病恹恹的贬官陈去病的治下之军吗?
陈去病却在眯着眼看着那个尼装女戏。他也曾通览佛典,典中精义只怕是要消解从此岸到彼岸的无常。可这人世真妙,小民们用它消解着自己终极追溯的同时,也自有方法以自己的小小人欲就那么从容地消解了它所有的清规戒律——那一场执执的爱可望而不可期,那一世黄卷青灯的枯守,似乎又如此没有人味的无益,倒是那小尼姑可以凭着她的生命力自由地穿梭于彼岸与此岸之间,随手拈出生的意义了。
他脑中这么想着,却听张洵道:“想不到佛家弟子还可以如此济世……”
他说的自然是玩笑,陈去病知道不用接言,笑笑就可以了,却听他接着道:“说起来,东密也算是佛教一支吧,他们倒不如这个小尼姑来得洒脱,那可真叫一场‘执’。陈兄,你对近年来风头劲起的东密怎么看?”
陈去病一愕,他貌若无心地向浔阳守张洵看去,只见张洵也正貌若无心地看着他。两人对视一笑,却均在想着:对方这无心之下,是不是还包藏着一场深心呢?
狂风起于萍末,在座的三人只怕还无人能对“东密”两字置之不问的。东密之势初起于前朝,二十多年前,呼风唤雨,也曾极一时之盛。其后猛遭弹压,但不过三数年后,他们势力重起,干连朝政。加入的人,不只升斗小民、贩夫走卒,甚或包括朝中大佬、军中骠骑。
这一切当然没有谁提起,但在座的人无不知道:这世道就算不经历一场大变,只怕也少不了一场大乱了。
只见陈去病干涩一笑:“如若不执,何存何在?如若过执,或明或灭。张知守,您这次请我来不是听戏,竟是要由色悟空,坐而论道了。”
张洵哈哈一笑:“玩笑,玩笑。”
可他心中却百念陡起——仅仅一年之前,他还不用这么向陈去病探话,那时东密的势力还没有真正浸入江西一地。可如今,东密已派人三次找到他了,要求的只有一件事:合作。张洵久历迁黜,深识宦途风险。他不知道如果答应了东密,最坏的结果会是什么,却知道如果不答应东密的话,最坏的结果将会是什么。所以,他一定要问出陈去病对待这件事的态度。他隐隐觉得,这个让他猜不透的人,这个虽看似萎靡不振,却一到浔阳就让浔阳城中局势从此一靖的人,无论自己做何选择,都会对自己选择的结果产生极为严重的影响。
猛地却听有一人喝道:“你是谁?要往哪里去?”
厅中之人一惊,却见一个黑影猛地蹿了上来。那黑影奔得极快,提纵之间,分明有一身极佳的功夫蕴藏在内。只见他出手一晃,掌沿如锋,直向那浔阳守张洵劈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