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51章 土木堡之变

在不那么令人具有好感的朱棣和同样让人喜欢不起来的朱允炆之间,李世民懒得选,直接把答案告诉武曌。

武曌当然知道示好毫无用处,试图用善意来维系皇帝之间的感情也是痴心妄想,但还是去确认了,朱允炆果然在敌镇中一脸惆怅。

这家伙本以为和阎君客气客气,对面会直接大度的让他以庶人的身份生活在人间,没想到阎君还是这么小气。武曌也没想到他还能这么傻。回去就告诉了朱元璋。

朱元璋虽然没把她当红颜知己,但还是信了。他自己沉思之后也觉得不对劲,只是从来没听说过敌镇的存在,想不到还有这样的地方。不过平心而论,敌镇里留的这帮人,可都算不上是皇帝的敌人,除了西楚霸王稍微有点能耐之外,剩下的都属于‘失败但还敢为敌的人’,包括荆轲在内。

“话虽如此,国无二君。”

武曌当然懂他的意思,领导只能有一个,到现在为止,朱允炆的去向其实不重要,但这是一个好的着手点。

究竟是‘朱棣暗中杀害侄子’还是‘朱元璋借故发挥’,这已经是二人婉转交锋的一个借口。毕竟现在还要保持情面上的父子关系,谁都不想直说自己是为了争夺指挥权,更不能明目张胆的发生矛盾。以此作为伪装,朱元璋扮演的是仁慈的爷爷,朱棣扮演无辜的被迫害的叔叔,从此之后不仅可以唇枪舌剑,还可以公然动手——其实也不应该动手,但这借口够给双方留面子了。

至于朱允炆,一边呆着去。

比起这对父子互相之间感受到的威胁感,别的事情可以暂时搁置。

争端持续到朱瞻基来到地府,依然没有停歇。

朱瞻基在老爹的拼命暗示下,主动表现出愿意加入奉天殿的修造工作。

朱元璋叹了口气:“朱允炆不在了,此处还是三名壮汉,朱高炽还是不堪用。”

朱棣心说,不知道等到奉天殿落成之日,谁能住在这正殿之中。

五亩地虽然足够修建奉天殿的,但左右两边得有富裕,不能怼着两边的篱笆墙盖房子。必然要效仿之前武曌皇后的明堂,横跨在二人的宅地之间,这样才够大气。

如今帝镇的局势是这样的,中间一条路,朱元璋和朱棣、朱瞻基住同一边毗邻而居,朱允炆和朱高炽住在另一边。但朱瞻基住在他俩隔壁觉得很不安,趁着现在没有房子,直接整理好行李跑去和父亲一起住,为了彻底不用搬回去,直接把自己的宅地改菜地。父子二人的关系一向很好,拿一只官窑青花瓷瓶换来的床也很大。

修造奉天殿究竟需要什么?

需要户部出钱、民部统计出的人口、匠作监的优秀木匠们,深山老林中的参天大树,数以百计的漆工,一个经验丰富的指挥者,一个英明神武的皇帝。

现在倒是有最后一项。

九岁的小太子继位之后倒是波澜不惊,是太皇太后和张辅、杨士奇、杨荣、杨溥负责朝政,皇帝每天学习和游戏,三杨是仁宣旧臣,朱高炽朱瞻基听说之后都觉得很放心,朱棣对张辅很有信心。

只有朱元璋对此耿耿于怀,每次谈起寿命时,都会说到一件事:“你如果不以声色犬马迷惑心智,一心扑在勤政上,中年不歇,绝不会死的这样早。天天就知道玩蛐蛐,草虫虚度一春秋。”

朱瞻基:“是啊,现在再也不玩了。”行吧你说得对,我猜秦始皇和周世宗会赞同的。我就打了一次汉王,剩下时间都在京城附近游玩,省钱安民嘛。还想要怎么样。不玩了是因为这破地方连个虫子都逮不到,前两天还看到了被风吹出来的枯黄草编蛐蛐,真是令人见者伤心,不知道是那一代古人也是此道中人。

路过的赵恒仗着隔着屏障,大胆的说了一句:“不要迷信啊,玩蛐蛐的命短,难道爱好养龟的寿命就长吗?哪一个皇帝没在宫里养着灵龟。”

朱元璋沉吟了一会:“这话倒是在理。”只是由宋真宗说出来好像很奇怪,他死了这么多年,竟然明白了不要迷信的道理?

生活还挺平静,奉天殿所需的木料正在逐渐砍伐,身为天子,要用最贵的木料,盖最大的房子。

朱棣当年从云南运了很多楠木回去盖宫殿,工匠还要在外面覆麻刷漆、雕花。

他们考虑了一下工艺和技能,鉴于现在没有天下人可以支配,就用便宜一点的木料,盖最大的房子。榆木同样可以用作房梁。榆木非常容易栽种,朱元璋就近在接下来的皇帝要来的空地上,屡屡行行的种了三百颗榆树,偶尔把吃剩的骨头果皮埋进去施肥,现在他死了五十年,这些树再过一百年就能长成可用的木料,到时候砍下来盖房子,省得搬运。

李隆基:“不错,和我不谋而合。”他也正在砍山上的大树,就地盖房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