红敛衣 (第6/15页)

一个小裁缝慌忙从内堂出来,道:“三百文。”公蛎一看,果然正是那个少年。

原来他是做寿衣的,怪不得不肯告诉胖头店铺名字。公蛎道:“你今日估价的,就是这件吗?”

小裁缝红着脸道:“是。”

敛服的颜色,男款多为宝蓝、墨绿或黑色,女款颜色多变,做工精细,皆为传统敛服样式,而像这种大红颜色的,独此一件。公蛎好奇道:“这种衣服,同其他的敛服有所不同,可有什么讲究没有?”

小裁缝怯怯道:“大红色……说是会惊扰了死者,通常是不用来做敛服的。”

公蛎更加奇怪,道:“那这件呢?”

小裁缝低头道:“这是师父的东西,我也不确定是敛服还是什么特殊的袍服……师父走了,才发现有这么一件东西……师娘便说挂出去,看有没有人要。”果然衣服折叠的痕迹尚在,显然是压放已久。

公蛎道:“你师父去哪里了?”小裁缝摸了摸臂上的白花,眼圈红了。公蛎十分尴尬,连忙道歉,又问道:“你师父怎么做这样一件衣服,是不是做给你师娘的?”

小裁缝摇摇头,道:“我师娘穿上长了好大一截,极不合身。”

公蛎道:“那会不会是什么人来定做的,忘了拿走?”

小裁缝老老实实道:“有可能。师娘回忆说,一年前他曾听师父说过,有人拿了很古怪的图案要他来做,还给了一大笔定银,约定两个月后来取。但不知道是不是这件……师娘只当那人取走了,谁知道……谁知道……”

见小裁缝一脸迷惑,公蛎好奇道:“谁知道什么?”

小裁缝犹豫起来。公蛎催促道:“到底怎么了?说啊!”

小裁缝涉世未深,一看公蛎逼得紧,眼底有些害怕,回答道:“师父走了,家里又遭了贼,师娘很伤心,一直没顾上拆洗家里的被褥,直到昨晚,在一床破旧的棉褥里发现这个,叠得很齐整,严严实实包在褥子里,要不是拆洗东西,一点都看不出来。”

公蛎嘿嘿两声,一脸猥琐地猜测道:“哈,我知道了!定是你师父有了相好,想要送人,可是被你师娘发现了,没送出去,只好偷偷藏起来,是不是?”

小裁缝涨红了脸,生气道:“你胡说!我师父师娘好着呢!怎么会……怎么会背着师娘有……有那种事儿?”末了还小声加上一句:“你不要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

这小裁缝虽然年幼,人品还是不错,对师父师娘相当尊重。公蛎有些惭愧,连忙道歉:“好好好,我说错了,死者为大,可能你师父有什么不得已的苦衷。”

小裁缝默默不作声。公蛎忍不住又问:“既然是你师父的遗物,干吗不留着?”

小裁缝低头捏着手指上的伤,道:“师娘担心,是定做的那人忘记了。总压在箱底也不是事儿,便叫挂出来。”他抬起头来:“你到底要不要?”

公蛎支吾道:“我看看,看看。”

小裁缝道:“你要是要的话,还可再优惠些。这些骷髅蝙蝠,师父下了好大工夫才绣好的呢。光是原料、绣工,便不止这个价儿。”公蛎留心一看,果然,这些蝙蝠的脑袋位置也是个小小的骷髅,同镶边一样,皆为同色丝线绣制,不对着光线,看得并不明显。联想到高氏身上那件,难怪早上远远看着觉得图案古怪,原来中间镶嵌着无数小骷髅。

再一看,那些团团的福字、寿字,每个正中都有这么个小骷髅,翻开衣服背面,同正面一模一样,竟然是双面刺绣。

公蛎大为惊奇,忍不住赞道:“好别致的针法。”

小裁缝羞涩道:“这种针法师父教过我,可惜我还是绣不好。”

公蛎装作随意道:“你认不认识一个脸上有疤的女人?住在北市大马圈后面。”

小裁缝想了想,摇头道:“不认识。我们这行当,除非谁家有白事,才跟人打交道。”

两人聊了一阵,公蛎终归还是没买:一件敛服,做得再精美,总不能自己买回去穿吧?只好让小裁缝失望了。

出了店铺刚走不远,忽听小裁缝在后面叫,扭头一看,小裁缝手里拿着东西追了上来:“客官,您的东西掉在店里了。”

接过一看,却是一张陈旧发黄的硬折身份文牒。公蛎笑道:“我哪里有这玩意儿。不是我的。”

小裁缝固执得很,道:“您瞧瞧,就是您的呢。”

公蛎打开一看,一面写着“隆公犁,洛郊蟒庄人氏,咸亨四年秀才”,还盖着河南县府的大印;另一面画着一个简笔画像,下有一行小字,标注面部特征:“肤黑貌丑,左目及右鼻窝黑斑各一”。公蛎丢给小裁缝:“不是我的。”

小裁缝对比着文碟上的画像,一个字一个字地读: “‘肤黑貌丑,左目及右鼻黑斑各一’,您看您脸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