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1章(第2/3页)

火腿若是做的不好,就会又咸又干,但小余同志是做菜的好手,她把大块火腿过了水,去掉多余的盐分,然后切片,叠成完整一块,中间切开两段,每一片都长不过一寸,厚不过两毫米。

火腿片先煮,见那清水翻滚冒泡如龙吐珠,又如一串串细小珍珠。待到火腿咸鲜滋味慢慢出来,汤汁滚成微琥珀色,再倒入洗净切块的冬瓜,其后放了一点虾米提鲜。

看着步骤仿佛很简单,其实切片要多大,什么时候放冬瓜,都有规矩,一切按着最恰当的位置摆放,才能出来一锅清淡咸香的火腿冬瓜汤。

一众知青捧着自己的饭碗,围着一大锅的火腿冬瓜汤吃得一本满足。火腿片褪去粗盐腌制后过咸过干的缺点,保留了腌物的浓香和鲜香,而冬瓜吸足了汤汁,变得半透明,口感爽糯柔滑,还带着说不出的厚重咸香。这二者实在是相辅相成,天作之合。

饭碗里面虽然只有糙米红薯粥,桌上也只有一叠本地榨菜和一碗汤,但没有人露出什么不满来。大家都吃得十分开心,工作后吃饭的时间一向是他们最期待的。

小余同志很谦虚的表示这锅汤其实还没有做好,冬瓜有些老了,火腿的部位不是最合适的,她在掌控火候这点还不够老练……但是那又如何呢,就算那么多限制条件,依旧不影响这是一锅好汤。

立志要做一个文学家的眼镜同志吃完了饭就文思如泉涌,他说要写一篇散文,别的什么也不写,就写他们今天吃的冬瓜汤。

看着小伙子还被门槛绊了一脚,连滚带爬的站起来去写字,大家先是一愣,继而哈哈大笑。

“可恨我实在没什么文字功底,写不出这汤十分之一的好来,否则写出来寄给家里,好叫他们放心。家里人来信,只怕我在这里日子难熬,但他们也没办法叫我回去,所以信中父母一片愧疚之心。虽然没有读书时候轻松,但这里有这么多知己好友,有小余同志的羹汤,我竟不觉得委屈。家中兄弟虽然日子舒坦,但也缺了这样一份历练。”一个知青说,话语中流露真情。

“从来福祸相依,我们既然已经来了这里,抱怨后悔也是无济于事。咱们一腔热血,又是青年气壮,何苦做出那一番可笑脸孔。我听闻隔壁知青又哭又闹,仿佛地痞泼妇,实在不应该,难道学了那么久的书,就只学会了抱怨不休?别的不说,咱们做的播种机,若是在城里,咱们有机会做么?什么样的坏事,咱们努力,就能转为好事。”

“你们都有人牵挂,我却是被放逐的,家中五六个兄弟,个个招人喜欢,所以最后我来了两年,家里就仿佛全然不记得还有一个儿子在外头。要说不怨,未免太过清高,要说怨恨,也是太过苦恨,总还有一丝不甘。幸而遇到诸位兄弟姐妹,虽然没有血缘之情,却有同胞之爱。有大家关怀,我是再没有可抱怨的。农村怎么样?照样能成就事业。”

“咱们能聚在一起就是缘分。何况村里的大队长等人都好,工作虽然辛苦,日子哪怕艰难,也不至于忍饥受冻。还有一群挚友,可以分享哀乐,有书一起看,有好吃的一起吃。以往是我们自己把自己看轻了,觉得来了这里就只能种地,却不知道自己还有别的用处,所以日子难过。如今我想了,我们学了那么多年,难道只能沉默等待别人给我们机会?同志们,别忘了,咱们可是过来农村‘大有作为’的,怎么能被眼前的困难压倒?”

“书恒同志说的是,别的不说,咱们有几位做机械的,完全可以继续开发减轻农民负担的小机器。还有咱们成绩好的,我们就去办学校。上头要是不批准,咱们自己办,下了工还有时间,拿出来教孩子读书,不比枯等好?明天我们就去找大队长,去找公社的社长。”

大家一时间被说得热血沸腾,纷纷叫好。

机会不是等来的,是争取来的,播种机的成功,就像是一个小火苗,把知青们的热情重新点燃了。

他们还年轻,年轻就代表着希望,代表着改变。

老知青们果然就向大队长提出申请,要办一个小学,他们知青里多的是读书人,至少也是个初中毕业,大部分都是高中生,不怕上课的人多,就怕人不学。

大队长找公社反应,公社那边含含糊糊,不说能,也不说不能。社长被大队长堵了几次,最后给了提示,村里自己办小学这事儿没有先例,要想成,就跟公社办工厂一样,你办好了,村民都按了指印说要办,上头的领导不行也得行。

就像是前些日子,那个某国营工厂的厂长,按着卖出去的商品的利润给员工发福利,卖得多发得多,员工就拼命干活,一年涨了两倍的产出,但后来被人告发,厂长差点坐牢去了,员工就闹了,最后那厂长不还是不痛不痒什么事都没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