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9章(第2/6页)

许殊笑着点头:“那就谢谢陈公子。你在码头,应是每日见过不少船队回来。如今天寒地冻,去运煤的船可准时回来了?”

陈施笑道:“这个最近确实回来了不少,有好几支运煤的船队都回来了。”

“那运回来的煤多吗?堆放到了哪里,你可清楚?”许殊又问。

陈施想了想说:“挺多的,最近一段时间,下了很多货,都送去了码头附近的仓库。”

许殊拧着眉:“那你在码头附近可有听人议论过炭价?”

陈施的表情有了一些变化:“有,听船员说,今年北方的炭开采比较难,价格又长了不少,还有半路卖了一些出去,不若往年的多。”

难道真是她想多了?许殊微微点头,笑道:“这样啊,那炭涨价的事你也知道了?”

这下陈施有些羞赧:“小生不理庶务,家中一切都是母亲在打理,倒是不知究竟长了多少,只听码头的百姓说过比去年又长了一些。”

“这样啊,谢谢陈公子,我找你问此事是想了解一下炭的行情,看看明年能否增加船只,提前去北方运炭,以免冬天无炭可用。”许殊找了个借口糊弄陈施,又将话题转到了陈施的码头见闻上,“陈公子所记之事颇有意思,可否考虑过在书局出一套码头见闻?”

陈施从未想过此事,听到这个提议激动得脸都红了:“齐夫人觉得小生的随笔真的可以出书?”

许殊含笑点头:“旁人我不清楚,但若公子出书,我必是要买一套放家里的,齐家学堂也会买两套放在里面供学子借阅!”

这无疑是对他极大的认同,陈施站了起来:“夫人大恩,小生铭记于心。”

许殊瞠目结舌地看着他,她做什么了?就答应买他三套书而已。

“陈公子不必客气,你若有心,可将码头见闻润色修改一番,送一份去书局,试试。”许殊提议。

陈施连连点头:“小生回去就做准备!”

说完,便提出了告辞,许殊让人将其送出了门了。

过了三天,齐管家那边更详细的调查结果也出来了。

玉州城出现两个炭价是从五年前开始的,最初,差异没这么大,一斤炭只相差一厘钱左右,后来这个差距才逐渐扩大的,到今年变成了相差一倍。

而且以前的炭价更便宜,一文钱能买好几斤。后来听说北边的炭矿浅层已被采光,剩下的比较难挖,因此价格也跟着上涨,玉州城的炭价在十几年间翻了几倍。

之所以很多人没太大的感觉是因为温水煮青蛙效应,每年增加那么一两厘钱。这样跟上一年相比,增幅并不大。

另外,玉州城的很多穷人用不起连年涨价的炭,都已经习惯了提前做准备,秋天的时候不少人就会去乡下买柴,堆积在家里过冬。而且玉州城冬季虽然寒冷,可到底比不上北方,不烧炭取暖也冻不死人,如此一来缺炭也没引起多大的民愤民怨,如此一来也就没什么人过于关注此事。

许殊捏着这份调查笑了:“有意思,玉州城很多老百姓都不用炭了,这炭价还居高不下,与其说是为了暴利倒不如说是他们不想给普通人用炭了!”

齐管家听得眉心一跳,万分不解:“夫人,这……好好的挣钱买卖他们不做,到底图什么啊?”

“图更赚钱啊!”许殊虽还没摸清楚真相,但猜也猜得到,肯定是更有利可图的事情在等着他们,他们才会这么做。

而这一切都指向了码头。只是在事情没完全弄清楚之前,她不能打草惊蛇。

但刘弼他们瞒得这么紧,肯定是干不法的事情,那胡大人的态度是什么呢?

官府的态度很重要,自古以来民不与官斗,若胡大人也是他们那边的,许殊哪怕查清楚了真相,暂时也不能动,只能等钦差大人到来。

可钦差大人一旦到来,齐家的命运就难说了,而且寇正元的第二位真命天女又会出现,事情还会出现变故。许殊是不希望钦差到的,所以她想在钦差来之前就将此事给查清楚,解除了隐患,以免再生事端。

但她不能站出来试探胡大人的态度,这样会暴露齐家。若胡大人不是与刘弼他们一伙的便罢,若是一伙的,齐家铁定第一个完蛋。

许殊想了许久,想到了一个很好的人选,由这个人来将此事捅到胡大人面前,刘弼贾家都不会怀疑到齐家头上。

许殊将齐管家叫来,低声将自己的安排说了出来。

齐管家听得双目放光,连连点头:“是,夫人,小的这就去办。”

——

寇正元自从被断了一只右手后,便彻底成了一个废人。贾修文也跟他撕破了脸皮,根本不搭理他,他无处可去,为了生存,又去找了找以前的书院交好的学子。

可这些人记恨他断送了他们的前程,哪会搭理他。脾气好些的,让下人塞几个铜板给他,算是尽了最后的同窗情,脾气暴燥些的,直接让下人将他打出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