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34章 、一百三十四只毛绒绒(第2/4页)
她想了一下,换作是她,应该会直接把丹腰上的布兜扒下来,强行没收里面存着的东西,干脆利落地永绝后患。
——想必多数父母都会这么干。
可纳尔森没有。他不顾麻烦,选择了跟当事人沟通,耐着性子一点点游说,摆事实谈条件,以既能达到自身目的、又不损害对方自尊和利益的方式解决问题。
他不把丹当成一个不懂事也不讲道理的熊孩子,而是一个平等的、意志自由的个体。
乔安娜有些明白小朋友为什么喜欢他了。
再看丹,他的表现也说明他并不是第一次接到交换的提议:他在看见纳尔森拿出零食时就安静了下来,一双眼睛盯着纳尔森的手一阵猛瞧,时不时低头看看自己的布兜里端,看样子是在计算该怎么做这场‘交易’。
见状,乔安娜没什么好担心的了,她很快松开爪子,把自由活动的权利还给丹。
一被放开,丹就三步并做两步蹦到了纳尔森跟前,小手直指一包分量最多、包装颜色也最晃眼的饼干。
向导这时走到了纳尔森身后,问:“要帮忙吗?”
纳尔森把摄影机递给向导,嘴上则跟丹说着话:“这可是个好东西,你要出个好价钱才行。”
丹掏出一颗糖。
纳尔森冲他摇头:“不够哟。”
丹又在布兜里摸了一阵,排出两小块饼干。
纳尔森继续摇头:“别耍小聪明,我知道这饼干是被你掰碎了的。”
丹失望地撇撇嘴,再在砝码里加上几粒花生。
见纳尔森还是摇头,他犹豫着,最后加了一颗糖。他盯着摆在手心里的零食们,紧紧地抿起嘴角,很明显认为自己出价有些过高了,感到了懊恼和焦虑。
纳尔森可不给他反悔的机会,立马从他的小手里抓走了糖和坚果,再把饼干放进他手里:“成交。”
因为丹已经能独立撕开塑封袋,纳尔森没有再提前帮他拆包装,恰好这样还更干净卫生,不用担心零食因为保存不当受潮发霉。
他们俩就这么一个出价一个要价,把零食当做货币和商品,现场做起了买卖。
乔安娜觉得有趣极了,走到丹斜后方一米左右的位置坐下,看着一大一小两个人一本正经地讨价还价。
向导举着摄影机,把这罕见的场面原原本本地记录了下来。
午后,天色稍变,风里刮来潮湿的水汽,不多时便淅淅沥沥地下起了雨。
纳尔森看看天,赶忙拍掉手上的食物残渣,拿走丹又准备往布兜里装的小半块面饼,不顾抗议,拿着水壶喂小朋友喝了两口水。
他把剩下的干粮装好,连带着水壶一起夹在腋下,另一边手拎起丹,一路小跑,钻进向导搭好的帐篷里。
向导经验丰富,帐篷搭在地势较高的坡上,傍着几棵树,既不会淹水,又不会直面风向。门帘只用拉上一半,就能把风雨严密地阻隔在外。
纳尔森第一次在野外露营,听着雨点敲打在帐篷上的声音,蓦地生出些岁月静好的安逸感。
他一时间文思泉涌,赶忙拿出笔记本电脑,给摄影机接上数据线,把新拍的视频导入电脑,加上时间备注进行存档。
他开启录音,一边翻看着视频,一边总结最新的发现和体会。
一般人记录自己的生活和经历,多数会选用文字形式,一笔一划写进日记本,亦或者敲打键盘,录入电子文档。
科学家们则不一样,相比起书面语言,他们更偏好更方便的语音和更直观的图像。
虽然纳尔森还不敢自诩为科学家,但多年的学习和实验生涯一早让他养成了习惯,用视频记录,用录音补充说明。这是他的日记,也是他今后做研究时能用上的模板和样本。
纳尔森正专心对麦克风说着话,突然听见了一声再熟悉不过的叫声。
他抬头一看,果然是丹。
小朋友坐在门口,伸着脑袋,从没拉上的那半边门帘的缝隙里往外看。
纳尔森顺着丹的视线往外看去——四五米外,一道身影静静地趴在那,圆润的耳朵,黄底黑斑的皮毛,果然是那只花豹。
母豹寸步不离地跟了他们一上午,从平原上一路尾随到他们扎营的树林,现在正躲在一棵树下避雨。天然的树木枝叶的遮蔽效果不是很好,雨点汇聚成小溪,从树叶上潺潺留下,溅湿了那身漂亮的皮毛。
猫科动物大多不喜欢毛被水浸湿的感觉,母豹却好像不太介意,坦然而自如地趴着,只偶尔摇摇头甩甩爪子,抖掉身上的水珠。
丹望着帐篷外,又发出了同样的叫声。
纳尔森看见母豹的耳朵雷达般转向他们的帐篷的方向,接着,那双浅金色的眸子也望了过来。
“没错了,丹经常发出的叫声,其实是在喊这只花豹。”他对着麦克风快速说道,“不过我仍然不能确定他这叫声的含义,是某种关系称谓?还是花豹的名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