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4章 碎金丝

金竹村的主要收入来自于制作碎金丝。

村子后山有一大片金竹林,但每个月碎金丝出产有限,主要是因为它的制作过程非常繁琐。

碎金竹是青绿色的,表皮上有着点点金斑,越是老竹,上面的金斑就越大。用来制作碎金丝的,最好是三年以上的老竹,新竹的杂质太多,不仅容易断,各方面的效果都不如老竹子。

不过即使是老竹,也需要设法去除竹丝里的杂质。

村后有一片硝黄矿,颜色比普通的土块略深,质地更细密。村民们要用硝黄矿对竹丝进行打磨,磨到竹丝里的青绿色淡到几乎看不见,竹丝变成淡黄色为止。

这样还没完,淡黄色的竹丝需要浸泡在硝黄水里,泡上三天三夜。那时候,竹丝的淡黄色会变成更深的金黄,直到这时候,一根碎金丝才算真正地完成。

硝黄颗粒不溶于水,放一会儿就会沉积到水底,所以硝黄水需要不停地搅拌,让水和硝黄颗粒充分混合。处理完毕的碎金丝柔韧无比,不管怎么弯折也不会断开。编织而成丝面利刃难进,水火不侵,常常用来做机关的外壳。

全面了解了碎金丝的制作过程之后,常鸣感叹,果然不管什么饭都不是那么好吃的。这么复杂的处理过程,最后一根碎金丝居然只能卖上十八个铜子……这样一想,他就觉得,自己的这五十银币,来得实在太简单了。要知道,一银币等于一千铜子,五十银币,就相当于两千七百多根成品碎金丝!

碎金丝制作虽然复杂,但大部分都是水磨活儿。它真正的难点是第一步——从竹杆上片下竹丝。

连家收取的碎金丝每根的长度都要在一米以上。一米内的竹丝是废品,他们不收的。而且这一米长的竹丝还要求粗细均匀、薄如纸片,对手艺要求非常高。村里每家每户都做碎金丝,但是能够成功片出合格的好竹丝的,不过十个人。

常鸣走到老平家门口,村长说,老平正是村里能片竹丝的十个人之一,也是手艺最好的一个。

老平正在干活,他稳稳地坐在天井里,旁边堆着一大堆竹杆。

他非常专注,常鸣进来,连头也不抬。常鸣也不打扰他,安静地站在一边旁观。

老平一手抓起一根竹杆,另一手捏着一个窄小的刀片,对准竹杆的头部。他的右手不动,左手抖了两下,一根长长的竹丝就被片了出来。

果然粗细均匀,其薄如纸,正是一根完美的好竹丝。

老平手不停,直到把这根竹杆完全片完——那时候,竹杆的表面已经完全消失,只剩里面青白的竹肉——才抬起头来,沉默地用目光打了个招呼。

常鸣没有注意他的动作,他拿着一根竹丝,目光专注,一脸的若有所思。他的脑海里反复回播着老平刚才的动作,刀片是怎么捏的、切进竹杆的角度是什么样的,片出去的时候手势如何、左手抖动的频率与时机……

这一切都纤毫毕现地出现在他的脑海里,每一个细节都没有漏掉。

小时候爷爷就教他,所谓的练习,不是重复错误,而是在仔细观察之后,有目的地进行。

错误重复一百遍也是错误,只有走正确的路,才能达到成功的彼岸。

他仔细地看完了老平对一根竹杆的全部处理过程,这一根竹杆,他总共片出了四十三根竹丝,有时候会出现一些小的瑕疵,导致竹丝的粗细出现一些差错。不过这八十三根竹丝没有一根失败的,总共大概用了半小时时间,显示出了极其高超的技巧。

一根竹杆片完,老平的额角上冒出了细密的汗珠,显然对体力也有一定的要求。

整个过程在常鸣的脑海里回放了十遍之后,他抬起头来,刚想对老平说话,一个大叔走了进来,叫道:“老平,有成品没有?哈,果然有,我来收了!”

老平沉默地站起来转身,把一个狭长的竹篓递给他。竹篓里放满了刚刚片出来的竹丝。

大叔点了点数,说:“一共三百根整,每根十个铜子,还是用银币结算?”

老平点了点头,接过他手上的银币。

常鸣问过之后才知道,村里只有十个人能片竹丝,平均不到每户一个。碎金丝的制作过程里,只有片竹丝需要技巧,其余的全部水磨活儿。所以,村里安排了这十个人专门片丝,每根丝十个铜子。

常鸣愣了愣,问道:“这样说来,那么繁琐的处理过程,只能挣八铜子一根?”

大叔笑了起来:“谁让咱们没有这份手艺呢?会得多,干得多,挣得多,多正常!”

常鸣若有所思地问:“如果我也能片竹丝的话,也能交活吗?”

老平看他一眼,大叔笑得更加大声了:“当然,鸣小哥,你要能片出合格的竹丝,我们也能用十铜子一根的价格来收!不过这活不是那么好做的,看你那细皮嫩肉的手,小心别被竹丝划伤了!你别看老平做得简单,他在村里可是片丝的一把手,其他的成功率都没这么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