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766章 如期而至(第3/4页)

好在,辽军也不是没有任何收获。

他们收获了十几套宋军的铠甲,还有武器。而这些铠甲和武器的主人,都已经战死。

听闻宋军的装备如此夸张,耶律洪基眼珠子都快瞪出来了。他以前一直以为,宋国有钱,工匠也多。装备比辽国要好一丢丢是理所当然的。

但辽国也不是叫花子,是世上财富仅次于宋国的强大帝国。双方哪怕的国力上存在差距,但也不至于如此悬殊。

宋军一只骑兵,所有的装备都是辽国将校才能穿上的甲胄。这岂不是预示着,即便是皮室军主力遇到了这支宋军骑兵,双方仅仅在武器护具上的悬殊,将直接导致宋军在交战之中占据绝对优势。想到这个可能,让耶律洪基打心眼里都不愿意相信这个事实。

“什么,宋人骑兵士卒都船上了鱼鳞甲,他们不过了?”

“败家玩意,怎能如此奢靡。赵煦太不可理喻,少年皇帝,竟然如此下重本投入骑兵,穷兵黩武,大宋长不了!”身为辽国皇帝,耶律洪基登基四十多年,几乎没有一年不打仗。可他想不到有生之年,会遇到个比他还败家,还会折腾的同行。

当一个皇帝嫉妒另外一个皇帝的时候,这预示着这个皇帝统治下的帝国,已远远不如另外一个皇帝的帝国。

耶律洪基说什么也不会承认,他会嫉妒宋国的皇帝赵煦。

但心里泛酸的样子,被他的臣子都已经看了去。

就像是邻里之间,家产差不多,房子也差不多,一家务农,一家务农之外,还会打些零工。

可当双方在可以互相看到的院子里开饭的时候,这家人欢天喜地的用卷饼卷起了大葱,准备吃饭。

突然发现他邻居家的卷饼里不仅有大葱,还有红烧肉。

他们还能心平气和的一起吃饭吗?

不能!

其实,也不能怪大宋。

主要是大宋在钢铁冶炼上的巨大突破,铁监的小高炉一炉子、一炉子的钢水往外流,这些钢去用来做菜刀肯定是不可能的。

给军队换装,成了最好的选择。

而大宋一年军费五六千万贯,这么多钱,不花出去,肯定是枢密使李清臣的过错。反正都要花钱,还不如打造新的武器。

不仅能够让铁监的产能释放,同时也能增加大宋的财富。

这是工业的力量。

农业创造财富,只能是让粮食更多。

但是粮食更多,除了喂养猪羊,也没其他的用处。粮食多了吃不完,反而会让农夫种出来的粮食更便宜,引发农夫的破产。

可工业不一样,工业能够实实在在的增加一个国家的实力。

最容易体现的就是军队。

耶律洪基不想说话,他只想见识一下赵煦用钱堆积起来的军队到底是什么样子?

而他也能够确定,哪怕阻挡在耶律陈家奴面前的这支宋军不是李逵指挥,李逵也必定会在析津府等着他。

当他的孙子耶律延禧已经从自立为帝的嫌疑名单上被去除之后,耶律洪基也不太着急赶回析津府。

至少,他还是能完全控制大辽的政权,他的帝位稳如泰山。

析津府。

城头。

耶律延禧天天来城头,就像是盼着早出打工的孩子,等待着家里的长辈收工回家。

可是盼星星,盼月亮,就是等不到他皇爷爷耶律洪基带着大军回来。

不过也不是什么收获也没有,他发现宋军的大营空了。

这表面上应该是件好事。

析津府再也不用担心被宋军进攻了,毕竟宋军表现出来的拆家能力,让他有种不寒而栗的惊恐。

“燕王,大喜啊!城外的宋军大营已经空了,你看宋军走的匆忙,连粮食之类的都丢弃了大部。必然是陛下带着大军赶来了,燕王这是在陛下面前立功的大好机会,我等整顿军马尾随其后,军功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

燕王耶律延禧的谋士萧平建议出城。

可是耶律延禧根本就不想,出城容易,万一在城外遇到了宋军呢?

最多一两天功夫他手上的兵马就得全军覆灭,一旦析津府的兵马折损,岂不是析津府成了空城。留下老弱妇孺,还能顶什么用?

到时候行宫里的宫中嫔妃都让宋人掳了去,大辽的脸不就丢尽了?

尤其是李逵率领的宋军,并不像是谦谦君子那样,烧杀掳掠的手段一点都不比辽人攻打其他部落差,甚至在耶律延禧心目中,这帮古怪的宋人比辽人在耍横上更有天赋,仿佛是天生的技能。毕竟,恐吓敲诈的手段,耿直的辽人永远也比不上宋军。

耶律延禧虎着脸问:“万一陛下没有来,是宋军故意引诱我军出城呢?一旦城池有失,谁能当得起这个责任。不妥,不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