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22章 野路子(第2/3页)

李秉乾向前走了一步,激动道:“箭在弦上,不得不发。如果继续下去,我们李家还有什么希望可言。”

“嵬名也是皇族?”

李逵好奇的看向了李秉乾,只不过他这是八卦之心起来了,至少嵬名是西夏皇族,李逵还是清楚的。只是他问的时机不太对劲:“你们家一共改了几次姓?”

李秉乾愤恨地看向李逵,认定这厮是没事找事,故意羞辱自己。随后仰着头,故作高深道:“我党项一族,受封多次,原先是拓跋部,后来改的党项部。”

“我记得后秦也是羌族吧?”

“他们是烧当羌,不是我拓跋羌。”

“太祖,太宗时期,我朝也赐姓过你们。我很好奇,你们一直改姓氏,祭祖的时候不会闹出误会吗?”李逵揪住李秉乾的这个痛脚似乎不打算放过。

这让李秉乾非常恼怒,脸色涨的通红,和李逵怒目相对:“李逵,你说这些似乎和我们的合作根本就不没有任何关系。”

“不,有关系。”李逵却摆手道:“而且还有很大的关系。这关乎到你们党项族人的是否真的会听从李氏,还是听从梁氏。姓氏在中原,是绝对不能轻易改变的,除非是为了避祸,还是灭族的大祸,才会不得不放弃祖先的姓氏。但是你们党项人似乎没有这方面的情感,轻易就改变了姓氏。这就让我不免担心,党项其他部落,是否对梁氏当政,甚至化家为国,取代你们李氏会有所反抗。甚至里面李氏之中,也不见得都会反对。一个对传统没有尊重的族群,会忠于皇室吗?”

“这不可能吧?”

李秉乾认为李逵是危言耸听,但李逵说的也不是没有道理。梁氏把持了西夏政权三十年,这期间,甚至还出现了两代皇太后交接的离谱之事。

如果李氏反抗,在老梁太后病故之后,李氏应该出个摄政王,同时辅佐新皇。

可是李氏并没有如此做,可见,西夏皇族内部也不是铁打一片。

李秉乾蹙眉道:“其实也不多,李氏改过四次姓,我先申明,都是被逼的。”

“之前,先祖对大唐有功,获赐姓李。之后,你们宋国的皇帝赐封了我先祖赵姓,后来高祖有立国之心,自然不能用赵姓,改回了嵬名氏。在之前是拓跋氏,据传党项先祖是有跋氏,姓拓跋也合乎常理。”

“胡说,你们怎么可能姓有跋氏?”

李逵自然要反对,有跋氏,一听这个姓氏肯定和黄帝有关系。有跋氏可是黄帝的儿子跋氏之后,这算起来,羌人才应该成为中原主人。但问题是,几千年前的事,根本就无法考证。而且,李逵也觉得和党项人同一个祖宗膈应的很。别的不说,就他们那个秃头发式,就足以让他升起万丈邪火。

李秉乾却不确定道:“我似乎在《后汉书》中看到过。”

“写错了!”

读书人写的书,自然只有读书人才有资格解释。李逵这厮好不要脸道:“南北朝时期,典籍消散,很多史料都无法考证,只能用传说入书,缺乏著书立说的严谨。《后汉书》也有不少错处,读书人深为不齿。”

说完,李逵傲娇地抬头,这样子,像极了权威面对无知者的交锋。你连祖宗是谁都不知道,有何资格在本大爷面前叫嚣?随后悠悠道:“《隋书·西域传·党项》中有过记录:党项羌者,三苗之后也。其种有宕昌、白狼,皆自称狝猴种……”

你家祖宗是猕猴!

别问史官为什么会这么写,《隋书》里都说了,是你家祖宗自己承认的。有人说,史官善用夸张之词。至于《隋书》为什么要这么写,李逵也很想知道啊!好端端的人,把人当成猕猴,这史官的鄙视链实在太过强大。至于说承认自家的祖先是猕猴,这样的人要是当了首领,党项应该早灭亡了吧?

生气是没用的,李秉乾胸口极速地起伏了一阵,他虽没有看过《隋书》,也不知道李逵说的是真是假。

可就他的猜测,李逵说的多半是真的,很可能隋朝那个很不负责任的史官,舔着厚嘴唇,表情猥琐地落笔在史书之上。

要是他和李逵争论,肯定要找出理论依据。他们党项不是猕猴的后代,是人。而且,李秉乾也多半猜测到李逵故意羞辱他的原因。李逵是读书人,怎么会匠人的手艺?可冷不丁的被他说成是大宋请来的大匠师,最好还要督造觉明寺佛像贴金工程,自然会不满之极。

可李秉乾也没办法,他如今手中能用的人没有。只能让李逵顶上去了。至于说李逵捏住了他的把柄?

难道李秉乾在西夏李逵就能和他闹翻?

他们这是各取所需,还没到分道扬镳的地步。只是李逵小心眼的程度,还是把李秉乾给恶心到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