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46章 跋扈(第2/3页)

苏过很担忧,不会李云也是李逵一路货色吧?

这厮动不动就杀人,岂不是败坏了苏门的名声?

章授感受到了压抑的气氛,似乎自己又说错话了,引起了他人的不快。顿时有点尴尬的讪笑道:“世叔,贤弟,其实杀人也不算是大错,我父亲面对奸佞之徒,也从不心慈手软。”

这话一说出口,顿时让苏轼都觉得古怪。他门下竟然混进来了两个武夫。

他们几个要么就是进士出身的大儒,要么就是科举非常有希望的后起之秀,开口闭口说杀人不算错,总觉得哪里不对劲。

叙旧也说不下去了,唯独等待李逵和徐让控制粮仓,带回消息之后再做打算。

苏轼希望李逵这一路人马,不要出乱子。徐让是文官,虽说对贾道全等人怨恨已久,但过激的手段应该不会使出来。

万一,李逵……

想想都让人提心吊胆。

再说了李云,迈开大步跑着追上了李逵。这时候李逵已经准备挑人之后立刻上路,他都带着调令,调令上盖着知州的官印。

李逵正和徐让商量着,李云跑过来嚷嚷道:“二哥,我来帮你!”

“我还用你帮?”李逵撇嘴不屑道,随即就不搭理李云,反倒是高俅,乐呵呵道:“我等兄弟应该同心协力,一起去!”

李云在后衙其实是被吓的,一转眼,李逵不见了,家里还来了个进士出身的客人。平日里要是苏轼在跟前,他连大气都不敢出,要是老师苏过同时也在家里,这日子没法过了。

眼下,家里还多了一个进士出生的官人。

万一几人一高兴,考校他学问怎么办?

对于这样的场景,李云不知道经历了多少。以前家里爷爷,父亲在家,遇到亲朋好友来的时候,少不了要拿他说事,让他出来背个文章什么的,显示他的读书成果。然后变成一场别人问,他回答的考场。每次都提心吊胆的糊弄过去,好在李云的父亲爷爷都没有什么大学问。

亲朋之间也不会有读书人往来。

抖一抖激灵,他就能糊弄过去。

可自从来了苏家,倒霉催的,连王姨娘都是满腹经纶,情深意切的诗词说作就作了,而且佛经修身的大道理一套又一套,李逵这厮都顶不住,更不要说李云了。他已经深刻的感受到当初李逵写信给百丈村的三叔公救援信的时候,内心是多么的惶恐和绝望了。

可惜,一步错,步步错。

李云原以为把李逵坑在颖州,他就能高枕无忧了。

没想到,李逵这厮竟然把他也坑来了。

说起来也奇怪,李云自从天天看着李逵倒霉,心头的怨气竟然消了不少。

另外,和李逵接触多了,才发现,李逵这厮也不算太坏。

好吧,他们已经成了苏门的难兄难弟,就学业来说,很可能会拉低苏门弟子整体水平一个大台阶。

“大哥,借兵刃使一使!”

“哎这不是李云吗?”

李云眨巴了一阵眸子,没认出来。对方也不生气,呵呵道:“听你爹说,你来颖州读书了,在那个书院啊,你小子也真够可以的,颜夫子见人就说你这样的弟子,下回他老人家说什么也不教了,怕砸了他老人家的招牌。不过,云哥儿,别气馁,哥哥我当年也跟着颜夫子认字来着,这不,还不是当了禁军?那老头,没本事,白白耽误了哥哥好几年。”

李云这才恍然,应该是街坊,连带着还是颜夫子门下的弟子,按拜师的先后来说,应该是师兄。可李云根本就不想搭理学渣师兄,如今他可是学士门下的门徒,岂能是颜夫子那种乡间凡夫庶子能相提并论的?

反倒是李逵,嘱咐带队的队正速度要快,别拖沓。

说来刘葆晟的这些亲卫,对李逵都非常熟悉,不少还受过李逵的恩惠。当初牛背山匪首掳掠了四十来个刘葆晟的亲卫,就是被李逵攻破了牛背山之后,救下来的。

其他人也跟着李逵出门办过事。

见李逵带队,都纷纷表示要跟着李逵去办事。

“李家二郎,我跟你去!”

“逵哥儿,在下愿意追随逵哥儿,以报当初的恩情。”

“李公子,带上我等吧!我们绝不会给公子丢脸!”

李逵说明原因之后,刘葆晟的亲卫们顿时摩拳擦掌,想要在李逵面前表现一番。一来,他们都多多少少受过李逵的好处。二来,亲卫们早就看出了主将刘葆晟的心思,李逵将来可是要做刘家的女婿,这时候不巴结,以后哪里还有机会?

反倒是同样武功高深的史文恭却无人问津,让他愈发想要有表现的冲动。

“有劳徐大人了,不知大人选哪一处?”

通判徐让意气风发,点了一处地方:“我去汝阴。”